图为楼下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李斌摄 楼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谢鸿怀表示,两年下来,该村在市委组织部的帮扶下,争取和筹集资金1500多万元,实施了安全饮用水工程、旧村复垦、“美丽乡村”、地质灾害点整治等大大小小20多个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由于乡村创业机会少、资源少,谢鸿怀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为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开设、联系劳动技能培训班,鼓励他们走出去创业、就业,增加收入。 52岁的罗忠明,就是“走出去”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他与妻子两人以前靠采茶为生,因收入低,一直住在一座土坯的危房中。村党支部2014年为他们争取了危房改造补贴1万多元,新建了三层的砖瓦房。 “村里还帮助联系了培训班,我和妻子2个人参加培训后,现在都在福安的一家医院当护工,一个月收入有4000多元。”罗忠明说,虽然工作累点,但是生活改观了很多。 那留守的村民又如何脱贫?利用山高水长的生态优势,村里10多户精准扶贫贫困户种植了东魁杨梅200多亩,红心猕猴桃200亩,发展毛竹150亩,并发展林下种养殖,养殖鸡鸭2000多只,山羊300只。 谢鸿怀称,该村主要是依据农户自身技能,引导他们去发展生产,同时每年有几万元补贴,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目前正在争取贷款,将这些精准扶贫困难户整合在一个大项目中,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运作,让他们尽快脱贫。 与此同时,该村引进一家公司开发建设2000亩油茶基地,引导群众大规模种植油茶;引进竹木加工厂、花卉种植合作社和制砂厂,为村里群众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 短短2年时间,楼下村集体由原来的零收入到实现每年村财8.6万元,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4600元增加到8700元。目前已成功帮扶七户贫困户脱贫。 踏上脱贫路的楼下村,新姿勃发:计划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开发,带动村民参与民宿、农家乐、现代农业采摘乐等配套旅游服务发展,增收致富。(完) |
相关阅读:
- [ 07-29]蕉城区探索建立以脱贫实绩为导向的干部选用机制
- [ 07-28]红色土地上书写脱贫优异答卷
- [ 07-28]柘荣县宅中乡:“互联网+计生”精准助力计生困难户脱贫
- [ 07-28]武夷山岚谷乡合作社精准发力 助力贫困户脱贫
- [ 07-27]中国六大名县古城探寻“护城”与“脱贫”双赢之道
- [ 07-27]深山小村脱贫记:"精准扶贫"点亮村民致富梦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