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厦门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427.1亿元,同比增长18.95%。图为厦门软件园二期。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8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嘉晟 林世雄)上半年,厦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2.03亿元,增长7.7%,增幅虽然比一季度稍有回落,整体呈稳定运行态势。
近七成行业保持增长,在35个工业行业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金属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53.9%、35.6%和32.3%。从产值看,上半年,厦门市已有四条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分别是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汽车、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产业链,分别实现总产值569.17、356.32、209.56和179.98亿元。电子、机械两大支柱行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982.50和741.89亿元,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6%。工业用电增幅较快增长,上半年,厦门市工业用电量58.36亿千瓦时,增长7.2%,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平稳增长,亮点在哪?
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三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厦门工业增加值增速居第3位,仅次于西安(9.9%),长春(8.0%)。在外向度较高的城市中位居首位,高出深圳(7.1%)0.6个百分点、高出宁波(6.8%)和青岛(6.8%)1.1个百分点、高出大连(5%)2.7个百分点。
厦门全市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重点企业平稳增长拉动,戴尔公司、冠捷科技等龙头企业稳健增长,其他重点企业快速增长也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如天马微电子自去年下半年投产后,生产步入正轨,订单逐步增加,今年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16.6%。今年3月,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园的天马微电子第6代LTPS(低温多晶硅)产线全线贯通,首款5.5寸FHD LTPS产品成功点亮。该产线是目前最先进的LTPS产线,也是中国大陆首条成功点亮的第6代LTPS产线。
厦门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通知》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从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用电成本、研发成本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大幅度减轻企业负担,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约11.5亿元。
上半年,厦门全市工业用电累计增速7.2%,在全省9地市中排第3位,仅次于莆田(26.6%)、宁德(12.9%)。厦门工业用电增速较高,主要是由于天马微、路达工业等重点企业以及联芯、电气销子等重点项目的拉动,仅天马微、三安集成电路、电气销子、联芯、路达工业、虹鹭钨钼、正新海燕等7家用电大户合计净增用电量2.96亿千瓦时,拉动全市工业用电增长5.5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成效初显。上半年,厦门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71.06亿元,增长10.3%,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7.7%)2.6个百分点。
一批高成长企业加快发展。如通达科技增长61.5%、美图移动增长61.3%、大博医疗增长34.3%、科华恒盛增长34.0%、阳光恩耐增长30.9%,等等。这些企业在国内同行中也处于前列,多数企业具有“制造+服务”“互联网+工业”的发展特征,生产经营呈现产销两旺态势,企业发展方向明确,潜力足后劲大。
软件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厦门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427.1亿元,同比增长18.95%。其中软件产品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15.8%;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52.3亿元,同比增长19.1%;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22.4%。咪咕动漫、吉比特科技、国网信通、亿力吉奥、兆翔科技、易名科技等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主动力。
然而,厦门和全国形势一样,宏观环境回升基础仍不稳固,外销市场疲弱影响出口,厦门工业当前也面临困难。如新投产项目贡献增量有限。今年前6个月,新投产工业项目仅5个,共新增工业产值12.56亿元,拉动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
面临困境,怎么破局?
促进投资形成新增长点
“下半年将主要分类指导盘活存量,抓48家省级龙头工业企业,贯彻落实省级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和厦门配套政策,力求有效增长更快一些,促进一批配套企业增长,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厦门市经信局局长柯继安表示。
据悉,将促进投资,推动新投产项目早建成,尽快形成增长点。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加快推进80个省、市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推动联芯集成电路、日本电气硝子、三安集成通信微电子器等重大在建工业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投达产。发动各区经信、统计部门加大规下转规上奖励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新一批规下企业纳入规上统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将打造载体。一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同安翔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翔安火炬园区、集美模具产业园区、机械工业集中区三期、翔安临空产业区、厦门钨业能源基地等园区载体建设。推广软件园二期及周边改造提升经验,支持软件园三期“众创空间产业集群”建设和招商工作。二是盘活工业用地。加强对占地大、生产工艺落后,产能发挥严重不足,而且市场前景较差的企业,由国有主导、生产经营一般性产品、占地较大的企业及以占地为目的且项目迟迟不落地的企业等三类企业用地的清理,进一步盘活、优化存量工业用地。
将优化结构。一是加大力度培育和引进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支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三是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建设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