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要求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 互联网广告“躲猫猫”,如何监管? 东南网8月1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实习生 陈燕) 今年7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明确界定互联网广告包括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付费搜索广告;要求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互联网广告的广告主对广告内容真实性负责…… 9月1日,暂行办法将正式实施。新规实施在即,记者调查发现,相较以往竞价排名广告满天飞,弹窗广告屡禁不止等现象,目前许多搜索引擎和客户端都“干净”了许多,但仔细搜索后发现,隐蔽广告仍然不少,一些广告仍然遮着“推广”“热选”等面纱,“躲猫猫”现象普遍存在。 网络广告太隐蔽 《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使消费者能够辨明其为广告。 可是,不少网络广告在打“擦边球”,如用其他字眼模糊属性。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发现,大量标注为“掌柜热卖”“HOT”“商品精选”的品类,按其属性都应属于广告,平台上却并未明确标注出“广告”字样。另外,在某搜索引擎记者输入“关节炎”“怀孕”等目标时,网页跳出的第一条链接是某民营医院的网址,其后缀为“商业推广”,也没标注“广告”。 有的广告转入地下。记者在某搜索引擎的贴吧、知识问答、百科中发现,帖子下面仍然有大量的广告网址链接,这些链接部分为匿名网友提供,点击后搜索结果会先指向一些行业广告网站,之后再次进行广告跳转。比起在搜索引擎首页的广告推广,这些广告的隐匿性更强。 有的广告属性模糊。记者发现,在微博和微信上,“大V”发布广告已经成为一些自媒体重要的盈利模式。记者浏览几个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发现,许多阅读量超10万、标题夺人眼球的文章拉到最后才发现是“广告”。有网友评论调侃:“情感话题,读书话题,娱乐事件,最后都能自然地跟广告挂上钩,这算不算‘润物细无声’?” |
相关阅读:
- [ 08-16]女子遭徒手整形后脸歪腰斜 监管调查百日称找不到人
- [ 08-11]互联网广告发布不再“任性”
- [ 07-09]互联网广告推送不能再“任性”
- [ 04-22]国家工商总局官员:明年正式监测互联网广告
- [ 12-16]各界热议习大大讲话 盼互联网发展惠及更多百姓民生
- [ 09-01]工商总局广告司长:明年将对互联网广告全面监测
- [ 07-03]中国拟规定弹窗广告须一键关闭 用户可拒绝广告推送
- [ 04-30]工商总局:即将出台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
- [ 02-06]光明网“互联网广告竞价系统”获奖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