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安溪创新思路,引导茶企与资本结合,以资本运作方式,推动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传统茶叶遇上现代资本
东南网8月3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吴清远)
“八马”路径
近日,走进位于安溪龙门的八马茶叶总部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公司8条浓香型茶叶生产线正保持满负荷运行。“这几年,受国内外经济低迷影响,茶叶整体消费受到影响,但公司的产值和销售额都保持在30%以上的增幅。”八马茶叶董事长王文礼对记者说。
市场低迷,八马缘何逆势而上?这与“资本”不无关联。
长期以来,市场上的安溪铁观音茶以清香型为主,尽管这一香型广受消费者青睐,但其属于轻发酵茶叶,须放在冰箱内低温保存,否则容易变味。这一状况,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铁观音茶的整体需求。
几年前,八马研发出浓香型铁观音,销量大增。由于看好八马的发展前景,2012年底,IDG、天图资本、同创伟业、天玑星等投资机构,联合向八马茶业注资近1.5亿元。据悉,这是国内茶行业首笔过亿元的私募股权融资。
几年来,拿到注资后的八马,在IDG等投资机构的指导下,开始扩张生产线和布局市场。同期,这些成为八马股东的投资机构也对八马的内部管理进行了变革,一个行之有效的现代管理制度很快在八马公司内部建立起来。
“那时,浓香型茶叶市场刚启动,必须抢占先机,几大机构的注资十分及时。”王文礼告诉记者,正是几大机构的注资和介入,使得八马在接下来的3年多的时间里赢得了发展机会,公司得以快步发展。
优良的经营业绩,更是让八马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去年12月8日,八马茶业在新三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登陆新三板的铁观音茶企。
资本“轨迹”
在安溪,登陆资本市场的茶企,八马并非孤案。
2013年3月,昭德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
2013年8月,总部位于安溪的坪山名茶借壳上市公司“华丰集团”,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安溪铁观音行业首家在香港上市成功的企业。
当地的茶界人士告诉记者,在铁观音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茶企借助资本的力量进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安溪茶叶协会秘书长林松洲对记者表示,与资本结合,八马的模式最为可行,其路径是先引入作为战略投资
者的投资机构,得到了巨额融资的同时,实现股权多元化,然后借助投资机构的力量变革公司治理结构和对市场进行重新布局,待到公司基本面发生较大变化后,再寻求上市。
记者从泉州金融工作局获悉,去年以来,已有和君资本、福建省创业投资协会、江苏省创业投资协会、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20多家投资机构,先后与安溪众多茶企接触,已达成了多项投资协议,多家茶企获得巨额注资。个别投资机构甚至在安溪设立办事处,就近开展相关的业务。
“安溪茶企的发展和转型需求与投资机构的投资冲动形成了共振,这将有利于茶企扫清上市障碍,尽快登陆资本市场。”泉州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安溪板块”愿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茶企与资本结合的过程中,当地政府也扮演着推手的角色。
为推动茶企的“资本化”,安溪加快积极培育企业上市梯队,除了已登陆资本市场的坪山、八马、昭德等企业外,目前尚有12家上市后备企业。此外,当地还在财税、融资、用地等八大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成立茶叶企业改制上市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加快改制步伐,引入战略投资者,最终登陆资本市场,尽快形成资本市场茶领域的“安溪板块”。
林松洲介绍,目前,安溪县拥有茶业企业550多家,年产值超过亿元的有7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50家。在与资本接触和结合的安溪茶企中,八马、日春、中闽魏氏、三和等一批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
“在安溪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我们希望更多的茶企与资本结合,以创新资本运作的方式,带领铁观音产业突围、转型和升级。”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说。
记者手记>>>
向资本要动力
茶业是安溪的传统产业、民生产业,更是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这一产业也遭遇到了市场结构巨变、各大茶类竞争激烈带来的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困境,突围与转型不可回避,而且尤为迫切。一个现实的问题则是,与传统的工业产业相比,作为农业产业的茶产业,在人才、管理、资金等方面,瓶颈更多,转型更加艰难。
去年以来,中央、省、市反复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是创新驱动。对于安溪茶产业来说,创新驱动,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奋力突围之外,对外寻求资本支持,借助外力进行转型,是一个现实选择。资本来了,融资解决了,更重要的是,还带来了多元的股权结构、先进的管理模式、完善的内控机制和领先的市场运营能力。
创新是转型的最大动力。眼下,安溪茶产业向资本要动力这一创新之举,值得关注、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