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暴雨中,堡垒坚如磐石
——记在防抗台风和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厦门党员干部
东南网9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世雄 潘抒捷)
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正面登陆厦门,带来强风暴雨大潮,造成全市大面积停水停电、道路积水、房屋受淹、农作物受灾、大量树木倒伏等重大灾情,直接经济损失102亿元。
面对历史罕见的重大灾情,在省委和厦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厦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风”而动,迎难而上,在防抗台风与灾后恢复重建中,争当生力军与主心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抗台救灾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百姓之间传颂;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风雨之中高高飘扬。
防抗台风,他们是生力军
地处集美区西北部的灌口镇,是“烟火千家”的八闽重镇,在这次台风灾害中,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厦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地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98毫米,超过了100年一遇。强风、强降雨和风暴潮导致灌口主要交通要道瘫痪、停水停电、通信中断,东辉、田头等几个村庄尤为严重。
15日凌晨,东辉村党支部委员、村主任叶开发和同事正在村部值守。3点左右,对讲机传来镇领导急促的声音:村里一座220kV高压铁塔被强风刮倒,断落的高压电线甩到一家抛光工厂,坍塌的围墙压住了两男一女三名工人,情况紧急!
此时,正值台风登陆,屋外风雨越来越急。“我马上就去!”叶开发二话不说,带着6名同事组成突击救援队,驾车就往事发地点赶。可是,车行数百米,就被道路上倒伏的树木阻挡。晚到一分钟,被困人员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大家当即决定:弃车走路。
7名救援队员拿着6把手电筒,刚一下车,就听到一阵怪异的声音。叶开发凭经验判断,这是强风刮开铁皮屋顶的声音。他大喊:“两支手电照地面,三支照空中!”话音一落,大家躲过了铁皮落地带来的致命危险。又一阵强劲的阵风刮来,吹得人站不稳。“趴下,侧身迎风,分散开来!”刚说完,叶开发就差点被狂风刮进路边两米多深的大水坑里。幸好,大家按照指令相互间留出距离,身后有人拽住了他。
两次化险为夷后,救援队员发现,通向被困点的道路已无法通行。这时,急雨已打得人眼睛睁不开。叶开发把情况报告给了上级部门。很快,镇领导回复:先避一避,但务必要到事发地点,确认受困人员情况,给予救援!
怎么办?救援队选择冒险横穿积水较深的田地。到达被困点后,他们带领周边群众清理障碍,顺利将3名被困人员救出后安置。
陆地上的救援很难,而海上救援更加惊心动魄。14日晚上10点多,海沧区嵩屿街道接到报告:一艘江苏泰州籍的施工船因为动力故障,在海沧湾内湾搁浅,船上有两名船员被困,情况危急。嵩屿街道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出几位干部作为先遣队前去营救。
夜色已深,风急浪高,此时出海,危险不言而喻。“我水性好,我去吧!”就在大家决定人选的时候,嵩屿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颜复兴自告奋勇。“我也去!”“我也参加!”钟军、颜志平等两名干部随即表态。
嵩屿街道征用了贞庵村的一艘小船,村民江德辉出海经验丰富,自愿当起了“船老大”。当时,消息只是告知施工船在大兔屿附近海域搁浅,具体位置并不清楚。颜复兴不顾船身上下颠簸,站在船头,一手抱着船上的柱子,一手拿手电筒照着漆黑的海面,寻找船只的身影。“一开始的确有点紧张,但是救人的急切心情很快让人忘了紧张。”他说。
终于,被困船只出现在眼前,船上灯亮着,却好像没人在上面。“船上的人听见了吗?我们带你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面对十米多高的落差,救援船没办法知晓故障船的情况,颜复兴有点着急。还好,两名船员听到喊话后,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成功转移至岸上。此时已是15日凌晨三点半,正是风浪最急、危险最大的时候。
同样的动人故事,在不同的地点上演。在翔安区马巷镇五美社区,居民陈某家房顶被风刮落,砸在隔壁叶某家的瓦房屋顶,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清楚冒着狂风暴雨,赶赴现场处理险情,被狂风卷飞的一块玻璃割伤,血流不止;在思明区中华街道中山社区,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吕宏冒着倾盆大雨,赶到居民家中固定房屋、玻璃;在同安区洪塘镇苏厝村,村党支部书记苏振家救灾时被一辆汽车撞倒致肺部挫伤,即使在病床上,他还惦记着村里的救灾事务……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号角吹响,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狂风暴雨中救助群众,用实际行动体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危急中党员挺身而出,让群众有了依靠。获救的船员卞有专说:“本来不想撤,总以为经历的台风多了不要紧。可是到后来想撤已经撤不了了,这些党员干部真的是拿他们命救我们的命!”
恢复重建,他们是主心骨
疾风骤雨中,海澳集团石化仓储一条输油臂出现了脱钩险情。不早一点解决,就有可能出现油品溢出。险情就是命令!
55岁的老党员赵水石不顾危险,逆风爬上12米的高塔,为脱钩的输油臂重新加固。他带领石化仓储的其他5名党员自发组成了突击队,抢救受损的2个1.5万立方米罐体。经通宵鏖战,成功地保住罐体,防止发生重大事故,也为灾后重建积蓄了力量。
由于强台风突袭,海沧城区大面积停电,加油站油品短缺,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海澳集团党总支成立油品保供突击队、海澳抢险小分队,党员陈振宗、吕志勇、江宝春、郑一江等人24小时待命,保证城区加油站油品供应,尤其是对停电的学校、公共设施自备发电设备进行油品保供。哪里有需求,油品就送到哪里,群众禁不住点赞:“服务比台风来得还快!”
台风灾害中,道路畅通与水电供应对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思明区各街道重建自救工作面临“人多车少”的问题,可供转运树木的大型卡车非常紧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卢秀萍想到了辖内厦门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联系对接后,建安集团党支部书记、副董事长孙碧庆当即表示,虽然公司已听从市主管部门统一调配,组建了专门的救灾队伍,调配了数量不少的车辆,但是组织有需要,一定全力支持。于是,党支部硬是从有限的工地救灾资源中调出3部土方车,提供给嘉莲街道、梧村街道使用。实际上,建安集团在这次灾害中也有十几处的工棚、厂房受损,损失严重,自救压力很大,孙碧庆却说:“公司高层已经达成共识,现在让道路畅通比工地自救更重要,我们自己克服点困难,3部车还是给街道用。”
“身上湿一点没关系,老百姓有水用更重要。”厦门水务集团海沧营业所水务110联动抢修人员雷光强,在排查管道大面积漏水时,发现窨井下管道中的排气阀受损,便进行维修。尽管动用两台抽水泵同时从窨井里抽水,可水位就是不下降。为不影响居民用水,他放弃了把供水切断的方案,义无反顾地脱下上衣,浸泡在没过胸部的水里,清理排气阀。在恢复重建中,水务集团全员24小时随时待命,进入巡查抢修、保障供水等灾后重建应战状态。经历了连续96个小时的作业后,保证了基本恢复正常供水。
超强台风,刮倒了三座220kV高压铁塔,电网损失惨重。在台风登陆时刻,国网厦门公司多个楼层窗户遭破坏,主调班值班人员为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头戴安全帽坚守在调度台上。国网福建电力(厦门李春)共产党员服务队,承担着厦门岛内所有10千伏和0.4千伏线路客户侧的故障巡视、转电操作和故障处理任务。他们克服人手少、故障点多的困难,连续作战,共完成了536个故障抢修复电任务,重新点亮了厦门城市的万家灯火。
“这是我们的家园,让我们一起重建!”今年70岁的老党员姜必绍连续3天参加清障队,年老体弱的他一天二三十趟,不断搬运被狂风吹折的树木残枝;72岁张文展、“银发”志愿者郑美媛,和50后、60后的老党员一起,不怕苦不怕累,投身到恢复重建中。
“有党组织在,有干部在,群众就有了主心骨!”机关党员干部纷纷走进社区服务,亮身份、当尖兵、打头阵,组成各种抢险队、突击队、先锋队,奋战在抗台抢险最前沿和重建家园第一线。
水来了、电有了、网通了、路畅了,开学了、开业了、开园了、开工了……一位市民说:“强台风是面镜子,照出了厦门党员干部坚如磐石的责任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