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食”之疑,释“食”之惑 食品安全系列科普讲座消除“舌尖上的忧虑” 东南网10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贤伟 冯旭)鱼头的确易受重金属污染,要少吃;虾蟹养殖跟抗生素没有必然联系……近期,由省科协、省食药监局主办,省科技馆、海峡消费报社承办的食品安全系列科普讲座在省科技馆举行,三场讲座,场场回应百姓关切。 近年来,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屡有曝光,消费者常常感叹“食”在困难,尤其是五花八门的食品传言、流言、谣言,让消费者产生了“舌尖上的忧虑”。“举办科普讲座,就是要围绕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请专家解疑释惑,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正确消费。”省科技馆有关负责人表示。 首场《菜篮子里的传言与真相》讲座上,福州大学教授邱彬用实验数据说话,回应“形如桃子的西红柿真是激素打出来的吗”“绿豆芽光溜溜为何不长须根”“吃隔夜青菜会不会致癌”“洗茶是不是就能去除农药”等热点问题。 第二场《小标签 大科学》讲座上,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王文祥以食品标签为切入口,讲解了“食品添加剂”的科学知识,揭示了标称“高钙”“无糖”“低钠”“低胆固醇”产品的真相,指出“无添加”“零污染”等标示只是营销噱头。 第三场《海产消费 安全须知》讲座上,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康建平围绕“黄鳝是用避孕药催肥的”“商贩往螃蟹注水增重”“虾蟹是用抗生素养出来的”等传言,用监测数据说明,黄鳝避孕催肥、螃蟹注水增重,商贩风险远大于收益,不可能这样做。 好内容,还要用好形式来表现。《小标签 大科学》讲座还走进福州仓山区金山街道金洲社区,王文祥带上了不同品牌的10多瓶饮料,与社区居民来了一场亲密互动。 “这种饮料是不是很好喝?”王教授举起一瓶饮料说,“但你瞧,其按照标注的各种营养含量的占比和排列顺序,水和糖是主要成分,其实这就是一瓶糖水啊!”当天到场的听众有老人、年轻主妇,还有不少孩子。“很实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做了笔记呢!”年已六旬的林依伯说。 “百姓对食品安全存在很多误解,科普讲座能起到告诉群众其‘食’不难的作用。”康建平说。每举办一场讲座,生动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就能够澄清一些谬误。比如,长得肥肥的黄鳝,并非避孕药催生的;隔夜的青菜所含的亚硝酸盐,远远达不到“致癌”标准;目前茶叶生产采用的都是脂溶性农药,有农残的茶叶泡不出含农药的茶水来;水果本身就会产生催熟剂,人工催熟的水果没有安全健康隐患;棚栽的农产品、人工养殖的禽畜蛋跟“天然野味”一样安全…… “从公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来说,讲座效果很不错。大家对食品安全知识有所了解,同时还辟除了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一些谣言。”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
相关阅读:
- [ 09-28]全国政协调研组召开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调研座谈会
- [ 09-08]“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举行
- [ 09-07]厦门海沧区奖励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人
- [ 09-06]闽两部门合力监管食品安全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 [ 07-27]福建为食品安全立法 中小学门口200米内拟禁设食品摊
- [ 07-27]闽食品安全条例提交初审 校门口200米内拟禁设食品摊
- [ 07-26]福建省全面提升旅游食品安全共治水平
- [ 07-01]第二届福建食品安全校园行活动启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