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有力地推动福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图为繁忙的福清江阴港区。记者 林辉 通讯员 毛晨熙 摄
东南网10月2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 林侃)地处东南,海峡西岸,福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孜孜探索,先行先试。“对外开放兴,福建兴;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福建兴旺繁荣的机会越大。”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在“9·8”投洽会接受中外记者采访的一番话,至今听来仍掷地有声。
2015年3月28日,福建被正式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同年,《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发布;2016年,福建改革开放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步伐越来越快。今年4月,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率团从福州出发,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三国访问……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昔日众多闽籍乡亲正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如今,随着“一带一路”规划发布,福建列入海丝核心区,福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再出发,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构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大格局。
基础设施先行
着眼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海丝核心区建设,正让福建与世界全方位连通。福建交通正从过去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发展到总体基本适应、局部适度超前,为海丝核心区提供有力支撑。福建正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构建、营建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
去年以来,厦门-文莱直航包机,厦门-阿姆斯特丹、福州-悉尼、厦门-悉尼等航线相继开通,架起了一条条福建连接世界的空中丝路。“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加快建设,让我省沿海港口实际吞吐能力达近7亿吨,世界最大的各类主流船舶均可停靠。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新增6条东南亚航线,由福建始发的海丝航线达到18条。我省港口与丝路沿线国家港口航运交流密切,2015年底,我省共开通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地中海等有关国家和地区航线36条,当月航班150班。
2015年我省与以上地区进出港货物吞吐量达8046万吨,其中集装箱161.34万TEU。进港货物6608万吨,主要货类为煤炭及制品、金属矿石、石油天然气及制品等;出港货物1438万吨,主要货类为集装箱货物、矿建材料等。合福高铁全线贯通,福建与华中、华北、东北地区交通更快捷。“台平欧”海铁联运列车开通,辐射中西亚约10个国家、欧洲28个国家,串联起海陆“丝绸之路”……
目前在我省建设经营外资码头的主要有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印尼等国家的企业,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共45个泊位。福州港口管理局与马来西亚巴生港务局在福州签订建立友好港备忘录,两港正式缔结为友好港。巴生港位于马六甲海峡,紧邻吉隆坡,是一个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口,也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港口。在我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巴生港占据重要的战略节点。
2016年9月5日厦门邮轮母港开通厦门至越南真美、芽庄七天六晚航次,这是厦门邮轮母港今年开出的首个“一带一路”邮轮航次,吸引了不少游客关注。邮轮产业是我省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佳着力点,东盟国家有20多个港口可运作邮轮航线,下一步我省港口将进一步研究,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邮轮产品。
东盟成福建第三大贸易伙伴
去年,在全球经济依旧低迷的形势下,福建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仍强势增长5%,对外投资同比增长近3倍。目前,东盟成为福建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是最大进口市场和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第四大外资来源地和福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地区。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亚洲地区经济越来越依赖区内贸易、相互投资和融资。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王勤告诉记者,福建与东盟主要国家的出口产品相似性小,这表明福建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的互补性要大于竞争性。
2015年,福建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46.44亿美元,占福建进出口总值的14.6%。在双边贸易中,与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的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半数以上;机电产品仍是最大进出口商品。2016年1-4月,福建省与海丝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902亿元,同比增长8.4%。
长期以来,东盟一直是福建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区之一。东盟在福建的投资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是主要投资来源地,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是东盟在福建投资最大的产业,房地产、物流仓储等服务业投资近年来有增加趋势。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福建累计吸收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3927项,合同外资金额126.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3.91亿美元。
近年来,福建企业赴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呈现大幅增长,东盟已成为福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地区。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累计核准在东盟国家设立的境外企业和分支机构共223家,分布在东盟10个国家,累计核准对外投资额20.07亿美元,主要从事矿业开发、渔业捕捞和基地建设、蔬菜种子种植、生产制造、批发零售、工程建筑与设计、房地产开发、通信技术服务、快递物流、航空运输等业务。
此外,东盟已经成为福建主要对外工程承包市场和劳务输出市场。福建建工集团已与菲律宾、老挝、马来西亚、印尼等展开了经济技术合作。同时,在坚持本地化前提下,福建建工集团还招聘大量东盟国家当地居民承担各项工程工作,为本地提供就业机会。
海洋合作多个全国第一
由于福建和东盟地理相近,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作为中国的海洋大省,福建与东盟的海洋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福建与东盟的渔业、港口合作逐渐扩大,并拓展至临港工业、海洋科技、海洋环保、海洋教育与文化等领域,并成为福建与东盟双边经贸合作的新亮点。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厅了解到,作为中国第4个海洋经济试点省份,福建近年来大力推进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势头不减。水产品出口创汇全国第一,福建省远洋渔业发展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产值高、装备强的特点,占据全国多个“第一”,包括船队规模增量、远洋渔业企业自有渔船平均拥有量、平均单船产值等均居全国第一。
目前,我省远洋渔业企业达到29家,外派远洋渔船规模521艘,作业渔场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毛里塔尼亚、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坦桑尼亚等国家专属经济区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海域,目前正在积极推动俄罗斯海参崴的入渔项目。与此同时,在印尼、缅甸、毛里塔尼亚等国建立了9个集渔船停泊、维修、制冰、加工等于一体、设施较为齐全的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数量与规模均居全国第一,目前正在积极推动毛里塔尼亚基地改扩建和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基地建设前期工作。
同时,福建省还在境外合作投资建设了一批远洋渔业基地和渔业养殖基地,推动远洋渔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我省已有8家企业在印尼、缅甸、马来西亚建立渔业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超10万亩,投资总额超8.15亿美元。境外水产养殖发展规模全国第一,并成为福建海外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丝助力,我省与沿线国家经贸交流持续升温,新兴产业发展亦不断提速。位于福州马尾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采取“线上交易、线下交收、人民币结算”,通过“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渔业贸易模式。
人文交流空间广阔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昔日众多闽籍乡亲正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文关系密切,现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华人约80%集中在东南亚。福建与东南亚等地地缘相近、习俗相似、文化趋同,民间交流量大面广,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有天然的优势和氛围。
近年来,东盟国家到福建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并成为来闽国际游客的主要来源。同时,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也已成为福建公民出境游的热门国家。去年,我省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五届南洋文化节等活动,海丝主题大型舞剧《丝海梦寻》、精品文物(图片)展《丝路帆远》在国内外巡演(展)引起巨大反响。我省与世界上35个国家建立了84对国际友城关系,并在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等国举办“中国·福建周”活动,开展省(市)情推介、项目对接、产品展销、文化交流、产业园区建设等活动,并促成了多项合作协议和意向。
今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于2月开学。4月,华侨大学与泰国东盟普吉泰华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由泉州市牵头,联合广州、宁波、南京等城市,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按照2018年项目组织申报也在全力推进中。
历史证明,由海上丝绸之路带动的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国际化视野的开放交流也因此成为世界发展的思想共识。当下,中国正在启动与东盟及世界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福建作为海丝核心区,历史上曾创下的海洋经济观念、和谐共荣意识、多元共生意愿,将为国家发展战略再次提供丰厚的历史基础和良好的战略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