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金:不忘初心 走好闽西新的长征路
2016-10-31 10:00: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了80年前红军长征这一革命壮举、壮丽史诗和巍峨丰碑,精辟概括了四个“伟大远征”的深远意义,明确提出了弘扬“五种精神”、坚持“六个必须”的方向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以史鉴今的启示录,是继往开来的宣言书,是指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是鼓舞、激励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自觉把伟大的长征精神深深熔铸在打造创新型工贸旅游强市当中,再上新台阶、建设新龙岩,不断夺取各项事业的新胜利。 山河为碑,历史为证。80多年前,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两万五千里,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击退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在交织着血与火、苦难与忠诚、奋斗与牺牲的漫长征程中,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开启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斗争的新纪元。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荡气回肠的长征精神,锻造着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高举着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汇集着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汀江到湘江,从松毛岭到雪山草地,在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千千万万闽西儿女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从前锋开路到后卫阻击,从政治宣传到地下工作,从后勤排忧到救死扶伤,长征中的每一场战斗都闪现着闽西子弟兵的英雄身影,长征中的每一里路都有闽西儿女用鲜血染成的“红飘带”。1933年9月30日的清晨,从松毛岭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中走来,英勇的红军将士在长汀中复村观寿公祠前集结,召开誓师大会,饱含热泪告别苏区人民,吹响了长征的第一声号角,迈出了长征的第一步。从长征最早和最远的出发地——长汀中复村出发,红九军团行程之长超过三万里、时间之久足足超过了两年,是中央红军中的骄傲,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闽西是长征的战略支援保障基地,10万闽西儿女投入红军队伍,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掀起了“猛烈扩大红军”的热潮;8万长征军、3万闽西郎,他们义无反顾、披肝沥胆,到达陕北时,闽西子弟兵仅剩下2000余人,每500米就有一位闽西将士倒下,他们再也没能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长征前夕,仅长汀一地就突击完成5万床被单、6万担粮食、20万双草鞋的支前任务。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报复,539个村庄被完全毁灭,成了“无人村”,3.8万余户群众全家为国捐躯。以张鼎丞、邓子恢为杰出代表的闽西儿女没有倒下,也不会倒下,他们组成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开展游击战争,打破了国民党军10个正规师的反复“围剿”,在战略上策应红军主力长征,保持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支点,创造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奇迹。闽西打响了长征前夕中央苏区最后一战,在中央苏区的东大门,红军战略大转移的最后一道防线——松毛岭,整整7天7夜,红九军团、红军工人师及闽西红24师共2万人投入到保卫松毛岭的战斗,近万名闽西子弟兵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谱写了一曲铁血忠诚的壮丽诗篇。闽西儿女悲壮地完成了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突围以来最惨烈的一战,湘江之战,关乎红军存亡、关乎中国革命命运,6000多名闽西子弟兵组成的红34师,临危受命,担任全军总后卫,发出了“誓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像一面铜墙铁壁,死死抵住了敌人的进攻,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闽西儿女血洒湘江、长眠江畔,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中央主力红军的安全转移。闽西儿女在长征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以刘亚楼为政委的红二师和以杨成武为政委的红四团,担负着先锋师和先头团的重任,他们一路过关夺隘,探路架桥,在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探路过草地、攻占天险腊子口等战斗中屡建奇功。 |
相关阅读:
- [ 10-25]走好新的长征路,习近平为何强调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 [ 10-25]福建电建系列活动走好新时期“长征路”
- [ 10-21]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 [ 10-21]人民日报社论: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 [ 10-18]倔强小红军@你,萌萌表情包上线
- [ 09-12]“青年新闻人重走长征路”采访团“会师”瑞金
- [ 09-12]山中兰花草 红区新风貌
- [ 09-12]红井甘露育万代,长征精神传千秋
- [ 09-11]红军入闽第一村:楼上开花楼下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