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社会 > 正文

坚守武夷山无人区的大气环境“哨兵”

2016-11-10 17:02:58 王成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福州11月7日新媒体专电 题:坚守武夷山无人区的大气环境“哨兵”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王成

驱车沿蜿蜒的武夷山路盘旋而上,沿途山色尽收眼底,陡壁似刀劈斧砍。驶抵海拔千米处,再徒步攀登1000级台阶至摩天岭顶峰,一座简朴方正的三层小白楼赫然眼前,就到了福建省国家大气环境背景值武夷山监测站。

常年出没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站长刘兰忠自嘲说,站里人是“一群像野猪和山羊一样的人”。他们甘坐“冷板凳”,年复一年地坚守岗位,又被誉为地球大气环境的“哨兵”。

地球大气环境的“哨兵”

一场秋雨过后,登上监测站顶楼远眺,山林浸润更显苍翠,远处峰峦连绵起伏、云雾氤氲,溪流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峻岭之间。

作为全国16个大气背景值监测站之一,武夷山站站房海拔1139米,地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边缘,远离人类活动和污染源地区,周边气流活跃,可以精确反映华东五省一市的大气本底状况。

从喧嚣的武夷山脚下,到安静得近乎冷清的监测站,60公里的距离仅车程就要一个半小时,需拐过近400个转角。这条漫长曲折的山路,监测人员每周至少往返两次,风雨无阻,从未停歇。

年近六旬的刘兰忠,已经不像建站之初那样,每天跑上跑下身轻如燕。岁月在他的面庞上刻下一道道皱纹,腰板也不再总是挺得溜直,但他坚持每个月都要上来两三次。

套上一袭蓝色工装,换上一双拖鞋,刘兰忠进入三楼机房,熟练地调试、校准仪器。随后,他带记者爬上站房楼顶的观测平台,这里的设备采集空气样本后,通过管道传输到三楼的仪器进行分析,氮氧化物、二氧化硫、PM2.5等14项指标,就会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有人称我们是大气环境的‘哨兵’。”刘兰忠很喜欢这个比喻,“数据能反映空气质量的背景状况和变化趋势,监控污染物输送过程,为制定环境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刘兰忠曾是一名入伍30多年的老兵。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在这个“哨兵”的岗位上,一待又是17年。

“我还是一个兵!”刘兰忠摩挲着一台台亲手购置的设备,操着一口湖北口音说。

“一群像野猪和山羊一样的人”

“这里是无人区,是蛇的王国、野猪的天堂。”沿千级云梯拾级而上,副站长谢松岩手里攥着一根长木棍,不紧不慢地敲打地面,驱赶可能从树丛中窜出的野生动物。

这条云梯安静地伏卧在巍巍雄峰之间,是站房与外界联系的生命线,见证着站里人的付出和辛劳。

“武夷山的景色美得像幅画,但我们的工作却是野生的。”刘兰忠说,“我们是一群像野猪和山羊一样的人,在艰苦的条件下生存,却努力在坚守中创造价值。”

刘兰忠还记得,有一次站里接到任务,72小时不间断地采集大气样本,却恰巧赶上电压不稳定,只能靠柴油机启动备用电源。90后监测员张若宇三天三夜几乎没合眼,每隔一小时就要给发电机加柴油,三天里消耗了50多升柴油,都是他从山下一桶一桶背上来的。

2015年深冬,一场寒潮肆虐我国南方,武夷山站站房的最低气温,罕见地降至零下10.8摄氏度。山上的水管全部结冰爆裂,供水网络陷入瘫痪。在此后的两个多月,站房的生活用水和监测用水,全都是靠站里人从山下背到山上。

最让刘兰忠头疼的是饮食问题。因为煎炒产生油烟,会破坏大气环境的原始状态,站里人在山上往往只啃干粮,很少能吃上顿热饭。

记者跟随站里人上山那天,一锅清汤寡水的方便面,一盘重新蒸过的馒头,配上几罐当地人爱吃的辣椒酱,再简单不过的午饭,刘兰忠和站里人围坐一桌,竟吃得格外香甜。

“我们的‘魂’在山上”

“九骡马铃声永留青山,八儒士汗铸气站一座。”一幅刻在凉亭上的对联,诉说着建站之初劈山筑路、白手起家的艰辛。

1999年,刘兰忠从部队转业后,就接手了这块“烫手山芋”。当时,国内尚无成熟的建站经验可以借鉴,又面对武夷山苍茫林海的阻隔,在别人看来,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刘兰忠从来没有退缩。要在植被茂密、岩石坚固的山林里,硬开出一条路,他找来骡马工程队,九匹骡马与机械队联合作业;不通水不通电,他发动战友帮忙,四处打听解决办法……

建站最初的八位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半年的拓荒之后,一条三米多宽的山路轮廓日渐清晰,一座崭新的监测站房平地而起。

经过十多年耕耘,武夷山站已在业内有了名气。2016年1月至8月,武夷山站各监测项目平均有效数据获取率达98%,在国内走在前列;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机构,也向武夷山站伸出了橄榄枝,发出合作邀约。

然而,在声誉日隆的同时,武夷山站也面临新的难题。因为工作环境枯燥,近六年来已经有八个年轻人离职,这让即将退休的刘兰忠忧心忡忡。

有人离开,也有人选择坚守。谈及未来打算,已经进站11年的苏彬彬说:“我们的‘魂’在山上,我从未想过要离开。”

在摩天岭半山腰,一块巨石上刻着两个鲜红大字“气魂”。“这块石头长久屹立在这里,我把他看作一个长者,我觉得他看得到站里点点滴滴的变化。”刘兰忠说:“即使人离开了这里,这块石头也不会倒,我们的‘气魂’永远都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