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诏安:开发土壤调节新技术 牡蛎壳不再烦人

2016-11-11 11:49: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开发出制成土壤调理剂的技术后,诏安每年富余的8万吨牡蛎壳不再烦人,妙解难题之余,一个新的产业正冉冉升起

牡蛎壳,翻身

东南网11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吴楠 沈乾生)

诏安是全省最大的牡蛎吊养基地,全县年产牡蛎9.2万吨。按1∶9的肉壳比,年产超8万吨牡蛎壳。

长期以来,牡蛎壳得不到有效处理,被视为固体废弃物。诏安引入先进技术,将其加工成土壤调理剂,既为海量固废提供出路,又能有效修复酸化严重、重金属污染等土壤问题。

烦恼

诏安县四都镇是牡蛎养殖重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镇几乎家家户户从事牡蛎养殖与加工。该镇西梧村村支书吴志雄如此形容牡蛎壳成灾的场面:“村道两旁的牡蛎壳堆成小山,车都开不进来,臭气熏天,污水横流。”

邻村大梧村有更悠久的牡蛎养殖历史。全村4000多人口中,近70%是从业者。这里不仅自产牡蛎,还为临近的漳浦、云霄甚至广东的养殖户提供代工。最多时,村里的牡蛎壳可堆成8个足球场。

如何化解牡蛎壳的烦恼,当地心有余而力不足。早年,牡蛎壳的主流处理方式是烧制成白灰,用于粉刷墙壁。“约20年前,村里有不少壳灰窑,日夜烧制牡蛎壳。”吴志雄还记得,当时牡蛎壳灰在建筑领域大有市场,毗邻的广东甚至有人专门开着小船前来收购,“一筐可卖2元多”。

但牡蛎壳在烧制过程中,易产生空气污染,壳灰窑一开火,周边农民在家里根本待不住。随着水泥逐渐成为建筑业的主要原料,牡蛎壳灰开始失去市场。村里壳灰窑相继关停,大量的牡蛎壳无处可去。

实际上,牡蛎壳的回收利用方式不只一种。但和烧制白灰相比,其他方式的消化能力可谓杯水车薪。以用作牡蛎育苗载体为例,牡蛎壳经钻孔、串联成串后,便可重回大海,吊养育苗。“加工过程费时费力,价格低廉,而且作为育苗载体的牡蛎壳需满足较高的质量标准。”吴志雄说,这仅能消化当地不到四十分之一的牡蛎壳。

诏安也曾尝试引入小型加工厂,通过烘干、粉碎等简单流程,将牡蛎壳加工成饲料添加剂等初级产品。但由于产品附加值低,利润有限,这些加工厂往往难以为继。因此,挖坑掩埋、倾倒入海、随地堆积一度成了大部分牡蛎壳的最终归宿,由此造成海域面积减少、乡村环境污染等问题。

妙解

如何化解牡蛎壳的烦恼?惠安人王永明从土办法中得到启发。“惠安多旱地,普遍种植花生、地瓜,土壤易滋生病虫害,老人们习惯撒上牡蛎壳粉给土壤治病。”为验证这一功效,2011年起,王永明开始赴日、韩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考察。

他发现,在这些地方,以牡蛎壳粉为主要原料的土壤调理剂已被广泛使用。大量研究与田间实践证实,牡蛎壳的成分能有效中和酸化土壤,同时规避了传统石灰粉易导致土壤板结的弊端,又能钝化重金属,提高土壤肥力。

彼时,国内还没有土壤调理剂的概念,王永明认为前景可期。2013年,广东发生有毒镉大米事件,引发社会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注。次年,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重金属超标率为16.1%。

“我希望可以打造‘牡蛎—牡蛎肉—牡蛎壳—调理剂’的海洋循环经济模式,让曾经的固废反哺土壤。”2011年,王永明在泉州成立福建省玛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4年后迁往诏安四都镇。其间,他从日本仙台市引入基础技术框架,并进行多年的技术攻关。

“牡蛎壳的研磨是这套技术的核心。颗粒形状、微距孔尺度等,都将影响到植物吸收程度以及土壤修复效果。”几年间,在农业部下属的全国农技中心支持下,王永明团队在南方10多个省份开展了田间试验,证实该产品具有明显的调酸、降镉等修复效果。2014年10月,玛塔获批农业部土壤调理剂肥料登记证。当前,全国仅有6家企业获此认证,我省仅此1家。

土壤问题较为突出的西南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是这款土壤调理剂的主要市场。2014年,湖南长株潭地区成为全国重金属耕地修复综合治理试点之一。玛塔参与其中的“VIP+N”修复工程,其产品在8000亩耕地中得到应用。结果表明,当地产出的水稻镉含量下降30%以上,且作物产量不减反增。今年,建瓯也引入玛塔产品,用于修复3万多亩土地,葡萄、苦瓜等瓜果作物的品质有了显著提升。

对牡蛎产地而言,牡蛎壳污染问题则得到根治。玛塔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物质土壤调理剂产销基地,全部投产后,年可产成品近8万吨。平均1.5吨牡蛎壳可产1吨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水平,意味着全县的牡蛎壳都有了出路。去年底,西梧村投资建设10亩的牡蛎加工中心,改变以往家家户户门前屋后乱堆牡蛎壳的局面。西梧村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成为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

愿景

对牡蛎壳事业,王永明有更大的愿景。他希望,能依托其提供土壤问题全套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的土壤与作物,需调整调理剂的成分配比以及施用方案,我们不仅卖产品,还卖包括测土配方、田间管理技术等全套解决方案。”他表示,当前,他的团队正与省市科研院所合作,在平和县开辟试验基地。平和是著名的蜜柚之乡,但化学药肥的大量使用,让当地土壤不堪重负。研究团队正在试验,牡蛎壳产品对土壤中的农残是否同样具有吸附作用。

同时,他在探索土壤综合修复治理模式。“牡蛎壳能有效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但不能根除。”他在调研时发现,国内外不少地方正尝试使用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来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这类植物天然具有吸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特性,并不影响自身生长。当前,玛塔引进近60种超富集植物,并进行吸附效果测评,未来打算在三亚建立育种育苗基地。

按他们的设想,将结合牡蛎壳调理剂与超富集植物,构建一套土壤“1+1”综合治理方案——耕作期,使用土壤调理剂,钝化重金属元素;休耕期,则种上超富集植物,吸附重金属元素,从而根治土壤重金属污染。

这套技术要想真正落地,他认为需要先解决推广难题。他如此形容最初推广土壤调节剂的艰难:“扛着锄头和喷雾器,带着农民在田间地头做实验,一个个说服他们。”他说,推广过程中,官方力量不可缺位,希望政府与社会资本有更深入的合作,通过BOT等模式推进这项事业。

实际上,牡蛎壳还有更多元的利用途径,包括化工原料、水体净化剂、医用碳酸钙等领域。玛塔也正向这些领域尝试,但王永明说,环保领域的运用,依然是他们专注的方向。不久前的常州校园毒地事件,让他有了新计划:将土壤修复技术拓展到更多场景,包括用于场地修复工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