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以“绿”生“金”——闽北山区生态扶贫调查

2016-11-26 14:27:33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以“绿”著称的闽北山区福建南平在推进精准扶贫时,将“好生态”与“富百姓”巧妙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扶贫”之路。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以“绿”生“金”的探索已遍地开花,在实现产业发展、农户脱贫致富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闽北山区的“青山绿水”。

武夷山市上梅乡金竹村秋色(9月21日摄)。金秋时节,福建武夷山秋意盎然,金黄色的稻谷随风舞动,一派丰收景象。 (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谋未来:多方“护航”助力生态扶贫

传统的生态优势地区,往往也是贫困地区,普遍面临财政收入低、贫困人口多、经营主体弱小的困境。记者在南平采访发现,当地通过探索金融创新撬动启动资金、借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用股份制模式稳住农民利益等举措,为生态扶贫“护航”,确保生态产业“建起来,稳得住”。

记者发现,针对贫困地区普遍面临的“资金少、贷款难”等老问题,部分县区通过金融创新帮助贫困户拿到启动资金。“我们创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期农产品收入、集体林权、农民宅基地等10种新型抵押物,盘活了农村资产。”政和县农业局长范智彬说,2014年4月以来,政和县共提供小额担保贷款9810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583户增收1536万元,实现了农户得到资金发展生产、财政扶贫资金效益放大和金融机构风险分散的“三赢”局面。

针对“贫困地区经营主体弱小”的问题,当地还通过引进并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建立企业和农民的利益链接机制。松溪县花桥乡招沙甲村是省级生态村和水源保护地,此前没有成熟的产业,七成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谋生。自2013年起,村子先后引进和创办了5家公司和合作社,发展林下经济、茶叶和蜂蜜产业。

“在企业的带动下,招沙甲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3372元涨至2015年的9560元,村集体收入从空壳增长到13.5万元,成功脱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支部书记钟学富告诉记者。

南平市还积极探索资源入股分红模式,将地方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市场化运作转变为股金和资本,让贫困户“产权入股、资产入股、资金入股”,当上企业的股东,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

记者在邵武市城郊镇芹田村采访时发现,该村实施“合作经营、均利到户”的山林经营模式,对1535亩山林进行整合经营、统一管理,经营所得集体留存10%,其余用于继续投入和年度分成,确保了农户的收益。

截至2015年底,南平市已有1.3万户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户均年增收380元。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