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协协力为农科院所找准脱困之道
2016-12-05 16:29:0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
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离不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处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末端同时又位于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体系前端的设区市农科院所,理应在现代农业科技进步中激发更多活力,发挥更大作用。省政协重点提案《激发设区市农科所活力 推动我省农业科学发展》 —— 为农科院所 更为百姓餐桌 东南网12月5日讯(福建日报孙红英)“今年我们拿到100多万元科研经费,通过项目实施,选育水稻、西瓜、黑木耳等农业新品种6个,新增推广种植面积50多万亩。这些新品种有的已经走上了福建百姓的餐桌。”南平市农业科技研究所所长江文清说,“省政协去年的重点提案调研非常好,成果转化非常及时,见效非常快。” 今年初,省政府为落实省政协重点提案《激发设区市农科所活力 推动我省农业科学发展》的办理成果,协调1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省内设区市农科院所的科研和推广工作。目前这些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并且已经见到成效。 困顿的基层农科院所 长期以来,无论是病虫害治理,还是农作物品种改良,广袤田野每天上演的现代农业故事中,农业科技都是主角。目前,中国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愈发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其中农科院所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没。 福建省内8家设区市农科院所,主要承担着区域特色优势农业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兴农与培训、科普教育等工作,开展农作物良种选育、应用技术研究,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引进与开发应用研究,承担国家、省级农业科技项目研发与推广应用,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促进了区域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他们是丰富百姓餐桌的功臣和推手。然而,曾几何时,他们却因种种原因而举步维艰。 安溪县湖头镇果林专业户李先生曾向媒体诉苦,说他栽培的一片龙眼树只开花不结果,却找不到专家咨询。农技员奇缺和农技服务不到位,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一大难题。 “周六、周日加班不能领加班费,不加班又要误农时;因担心犯错误,服务农业企业时不敢拿报酬……农业科研单位目前按行政事业单位来管理,不利于创新和服务。”管理和机制上的困扰,令农科院所领导和科研人员头疼。 “由于经费困难,我们每年到海南搞水稻加代育种只能坐大巴,两天一夜才能到,既耽误时间又辛苦。没钱聘请劳力,专家只能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宁德市农科所所长陈若平的话,道出了大多数农科院所和科研人员的窘境。 一方面是农民生产需求得不到技术支持,一方面是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没钱搞科研、推广和服务。农民愁,科研单位和农科人员亦愁。 基层农科所有限的拨款只能勉强维持机构日常运行,科研工作开展难。农业科技人员收入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科研单位激励政策没落实到地市等等共性问题,导致农科院所实验设备陈旧落后、科研队伍青黄不接、人才流失严重等一系列现实,积重难返。 怎样让基层农科院所尽快摆脱困境,发挥应有的作用?省政协委员郑民生牵头,带领省政协宁德市委员小组提交了《激发设区市农科所活力 推动我省农业科学发展》提案。由于该提案在全省设区市具有普遍意义,2015年省政协将该提案作为重点提案来办理。 |
相关阅读:
- [ 12-05]省政协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届一次全会精神
- [ 12-03]活着不争利,死后不占地——追记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下)
- [ 12-02]凝聚共识彰显政协作为——厦门市政协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届一次全会精神
- [ 12-02]福建省政协召开提案承办单位工作情况通报会
- [ 12-01]一棵树、一株草、一杆秤——追记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