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做好“加减乘”,南平力将青山变金山

2016-12-08 07:25: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赵舒文   我来说两句

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党报记者八闽行

东南网1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刘辉) 

加法:生态修复与补偿

2日,光泽县寨里镇大洲村,虽临近中午,却没有深山农村常见的烧柴火的烟雾。村支书刘英红说,村里近400人,没有一户烧柴煮饭,全用电或液化气。

“我身后就是保护区的生态林,我一家五口每年从这片山林中能获得近2万元的补偿金,这可是我家的绿色银行,防火绝不敢大意。”家住渡头组的李大爷对村里的做法完全支持。

原来,大洲村有8万多亩的山林,其中近5万亩被划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8万亩被划为生态公益林。“早些年没生态补偿款,村民就靠人均1亩多的薄田为生。”刘英红说,从2002年起,国家启动生态补偿机制,且补偿力度逐年提高。去年全村补偿款近80万元,人均2240元,再加上4个圣农养鸡场的耕地使用补偿款,村民人均年分红3700多元。

作为国家级生态县,光泽地处闽江支流富屯溪源头,森林覆盖率达78.2%。良好的生态加上政府一以贯之的扶持政策,让光泽“飞出”圣农这一国内规模最大的自养自宰白羽肉鸡专业生产企业。“近年来,圣农能挺过行业各种食品安全危机考验且不断壮大,除内部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外,还在于圣农鸡场建在空气清新、水源优良的武夷腹地丘陵山垅中,优越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产品品质保证。”圣农董事长傅光明表示。

通过做生态修复与补偿的“加法”,光泽不仅成为全省首个有机食品基地县,而且已形成以圣农为龙头的食品加工及配套性生产经营企业74家,2015年产值145亿元。如今,光泽提出要进一步打造中国生态食品城的战略目标。

减法:关停并转与节能降耗

光泽的发展,是南平发展的战略方向所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努力建设美丽福建,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色生态是南平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是我们从区域特点和优势出发作出的最优选择。”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减法”怎么做?

一组统计数据颇能说明问题:去年,南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97%;两年来,南平没有新批一个矿产开发项目、新上一个重化工项目,否决84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外来项目。

“南平是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中央财政在产业低碳、交通清洁、建筑绿色、服务业集约、污染物减量、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等六大领域,从支持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现有政策中优先予以支持。”南平市发改委主任黄苏福介绍。

近年来,南平相继被列入循环经济、低碳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等示范试点,节能降耗不仅没成为发展的负担,而且由于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红包”大礼,让南平发展有了更多底气。据悉,结合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南平实施示范项目247个,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投资471.49亿元。

乘法:生态经济与新兴产业

绿色发展,需产业支撑,南平为此提出探索“乘法”。“我们从最具发展潜力、最具竞争优势和具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入手,集中培育食品加工、旅游养生、生物等‘5+3’产业和特色现代农业,大力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即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旅游、绿色+服务业、绿色+金融等,打造绿色产业升级版。”黄苏福说。

9月底,我省规模最大的专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馨尚母婴国际月子体验馆在武夷山开设分馆。这是武夷山市今年提出发展养生养育养老产业以来,首个在当地落地的月子中心。

“好的空气、好的水源,对月子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之所以选择把分馆开到武夷山,正是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月子中心总经理卢巧惠表示。

“‘三养’(养生养育养老)产业是武夷山市打造健康养生度假城市的主要举措,是我们推进旅游产业与健康、养老、文体产业等融合发展,探索绿色+旅游的最新经验。这也是好生态带来的产业乘法效应。”南平市旅游局局长徐勇说。

“省第十次党代会后,南平将继续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挖掘绿色消费潜力、培育绿色发展动能为方向,厚植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把南平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域、绿色产业的新兴基地。”南平市主要领导表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