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漆画农民画手拉手 福建艺术扶贫助农民画家华丽转身

2016-12-14 13:16:59 陈丹妮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漆画农民画手拉手福建艺术扶贫助农民画家华丽转身

  图为来自宁夏的农民画家韩晓莉正在将自己的农民画转换为漆画。 陈丹妮 摄

图为来自宁夏的农民画家韩晓莉正在介绍自己的画作。 陈丹妮 摄

中新网福州12月14日电 题:漆画农民画手拉手 福建艺术扶贫助农民画家华丽转身

记者 陈丹妮

寒冬十二月,在福州的新华创意园里,来自宁夏的杨小梅正热火朝天地打磨着自己的画作。她要将自己早前创作的一幅农民画,转换成漆画。若是在平时,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此时的杨小梅应该正在宁夏家中放羊。

此番,杨小梅是以农民画家的身份,与其他19名来自宁夏和福建本土的农民画家一起,来到福州参加由福建省艺术馆和福建省非遗保护中心联合主办的闽宁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在40天的时间里,他们将通过福建专业漆画老师的带领,学习如何将农民画转换为漆画。

因为父亲就是农民画家,今年52岁的杨小梅创作农民画已有三四十年。白天的她上山放羊,中午和晚上休息时,她便加班加点的画画。虽然已是民间绘画宁夏省级传承人,但杨小梅说,“展览平台挺多的,但是没有市场,收入上没有走上去。”

作为相对边缘的画种,农民画在中国美术主流平台上几乎没有展览资格。许多农民画家尽管画了几十年,在农民画的圈子获得大奖,但最多只能停留在省级层面,几乎没有人能成为全国美协会员,农民画家因此出现人员分流。“农民画的发展这几年遇到瓶颈,农民画家的发展也停滞了。”福建省艺术馆创作部主任江书荣对记者如是说。

然而农民画大胆的用色,以及画中蕴含的农民的生活体验,是吸引人的。一次偶然的机会,福建的漆画专家们发现,可以将农民画与漆画做巧妙的结合。

“农民画的作画材料跟漆画特别搭,都是很民间很传统的元素。”江书荣告诉记者,漆作为福建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漆画和农民画结合,能够找到一种崭新的语言,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农民画家也有这个需求,他们找到一个新的提升的点,既学到了新的技法,又有提升农民画文化附加值的途径。

因此,作为福建省艺术馆推动的“福建艺术扶贫工程”项目,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由此应运而生。同时,因应闽宁协作对口支援,福建省艺术馆特别到宁夏考察,将宁夏的农民画家带到福建参加学习。

“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农民画也可以有一个华丽转身。”来自宁夏平罗县文化馆的韩晓莉长期从事非遗项目民间绘画工作,此次,她也来到福州,希望把漆艺传到宁夏去,增加画家的收入,提高农民画的自身价值。

而来自福建漳平的农民画家们,已经开始计划,回去带动当地实现产业化。漳平市农民画院院长吴玉环已是第二次参加实验班。她告诉记者,在第一期实验班结束后,他们当地就准备成立一个漳平市漆艺创作基地。“把农民画做成漆画以后,视觉上档次提高很多,整个效果非常好。农民画属于非主流的画种,而漆画的经济价值提升很多,参展机会也会多很多。我们也希望农民画跟漆画结合以后,创作的路子会越来越宽。”吴玉环对记者如是说。

福建省艺术馆也在进行工作,希望为这两项艺术形式的结合寻找到市场的认可。“我们将为他们搭建一个创业团队。”福建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介绍,目前,他们正在跟台湾的文创团队进行接洽,由他们来为农民画家进行文创设计,选出有市场前景的农民画家进行签约,购买他们的版权,让农民画家可以从之后的市场活动中得到分成,真正做到产业的结合。

“农民画家的背后是农民、农村、农业,这也是中央对于扶贫最重要的一个点,如果我们把农民画家这个群体关注到了,他们会带动当地的农民进行艺术创作,做喜欢做的事,同时又能找到市场的接入点,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加生动,同时为社会和谐提供帮助。”陈秀梅如是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