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新台阶 我们怎么干”主题报道之四:久久为功 建设美丽新福建
2016-12-16 07:29: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
分享到:
|
3d0e5d15f89357ac3af8732d1cd767c9
东南网1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努力建设美丽福建。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确保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任务按期完成,继续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围绕这一目标,全省上下如何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请看来自全省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思路和学者的建言—— ●省环保厅: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尤其把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摆在更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影响生态环境质量最突出的问题。 ●省林业厅:进一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为林农带来更多红利,在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省海洋与渔业厅:实施海洋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推动海洋生态经济全面发展。 ●福州市:在全市开展“全民动员、绿化福州”活动,广植市树市花,彰显榕城特色,努力将福州建设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厦门市:水污染治理的“中联环”模式占地少、运行费用低、出水标准高,实现从粗放、低效处理向精细、高效治理的转变。 ●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理事长廖福霖:要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体制等“三个转变”,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实现新常态下发展的新跨越。 福建日报“再上新台阶 我们怎么干”主题报道之二:造经济升级版,我们蓄势铆劲 福建日报"再上新台阶 我们怎么干"报道之三:改善民生,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久久为功 建设美丽新福建 东南网1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丽明)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努力建设美丽福建。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确保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任务按期完成,继续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围绕这一目标,全省上下如何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请看来自全省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思路和学者的建言—— 省环保厅 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 “我们把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与环保目标任务结合起来,精心谋划明年环保工作,找准突破点,打造新亮点,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新的贡献。”近日,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11月29日,省环保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具体贯彻意见。全省环保系统把“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作为今后五年的中心任务,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尤其把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影响生态环境质量最突出的问题。 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健全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体系,完善“党政同责”。二是健全生态环保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探索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开展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试点。修订完善福建省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办法,推进厦门及武夷山市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试点。三是完善生态环保市场化机制。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实行源头管控。实施比国家更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落后产能淘汰标准,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推进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实施环境准入清单。推广运用PPP、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以项目带动环境治理。推进小流域水环境治理、危险废物处置、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重点减排工程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治理。一是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完成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整治,推广电能替代,强化扬尘等面源污染控制并在2017年基本淘汰黄标车。强化区域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和预警预报。二是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2017年底前力争消灭70%的劣Ⅴ类水质点位。三是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建设覆盖全省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以落实环保责任为重点,强化督察监管。加快修制订《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规章,开展环境保护督察,严格环境执法,提升环境风险防范水平。 省林业厅 为林农带来更多红利 “省林业厅将围绕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确定的目标任务,精心谋划明年林业工作,早准备、早启动、早推进,进一步推进林权制度改度,在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近日,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福建是全国重点集体林区,也是全国林改的一面旗帜。特别是去年以来,进一步推进林改工作,实现了三个“全国率先”:率先成立了省级林权收储机构,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率先开展设施花卉种植保险试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对我省探索集体林区自然生态系统保育修复、生态保护和当地社区发展互促共赢的新模式、新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聚焦林改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狠下功夫,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全面提升林业经营和发展水平,让福建1.39亿亩林地充分释放出发展潜力和改革红利,走出一条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农增收的发展新路子,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要重点加强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持续推进生物防火林带、沿海基干林带和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等“三带一区”建设。我省“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植树造林500万亩,其中“三带一区”建设任务180万亩,要按照“高起点、成规模、上档次”的要求,科学规划,努力把“三带一区”建设成为防灾区、风景区和示范区。 要全面落实林业产权,对林权流转加以引导和规范管理,积极推进林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流转变更登记、第三方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土地流转信托公司。加快推动林业金融创新,积极发展林权抵押贷款,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通过深化林改,为林农带来更多红利;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模式,使林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省海洋与渔业厅 推进海洋生态整治修复 12月5日上午,省海洋与渔业厅召开传达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厅干部大会。“以建设生态省为目标,全面实施海洋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推动海洋生态经济全面发展。”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福建沿海岸线资源丰富,海岸带已成为全省经济、人口集聚发展的主要区域。但海岸带地区发展受能源、土地、岸线、环境容量等资源约束日益突出,海岸带保护治理亟待加强,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 今年8月出台的《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年—2020年)》,结合福建省海岸带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基础,将海岸带空间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控制性保护利用区和重点建设区3类,将通过陆海统筹、合理布局,有序推进海岸、海岛、近海、远海开发,突出海峡、海湾、海岛特色,着力构建和优化提升“一带、双核、六湾、多岛”的海岸带开发新格局。 根据我省海域生态环境特征,全省共划定十种类型的海洋生态红线区191个,总面积14303.2平方公里。11月18日,省委常委会原则通过了《福建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成果》。 全省共开展水质监测856个站位,生物体及生态监测81个站位,开展监测1300余航次,上报监测数据6万多组。监测结果分析,我省近岸海域水质有所好转,其中海坛岛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和东山湾第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共增加496平方公里,罗源湾、深沪湾和海坛岛海域劣四类海水水质面积共减少164平方公里。 “我们将进一步落实海洋生态环保制度,抓好红线区管控措施的监管和落实,切实保护我省的海洋生态环境。在全省各市和高校启动微公益平台,借助福州市闽江公园放流体验平台,推动沿海设区市开展增殖放流宣传发动工作。”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还要强化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开展滨海沙滩资源保护;开展互花米草整治试点,建立米草整治协调机制,推进海洋生态整治修复。” 基层 福州:造绿荫 惠百姓 东南网1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丽明)近日,在金鸡山公园,晋安区向市民免费赠送茉莉花1万盆,晋安区各级劳模、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等近百人与市民在茉莉花台栽下900平方米茉莉花。 “我回家后要把这盆茉莉花种在阳台显眼处,为城市添一抹绿。”一位市民说。 鼓屏路因地铁施工迁走的部分樟树正在重植,春节前将恢复“林荫大道”的原貌;城市主干道金山大道和闽江大道正全线推进林荫路的建设工程;琴亭高架桥到战坂路的秀峰路力争在年底前恢复绿化,约2公里长的路中央绿化分车带将更换新树种,其中近500棵的香樟树将成为主打树。 福州市自今年11月起至2018年底,在全市开展“全民动员、绿化福州”活动。根据《福州市城区绿化提升实施方案》,广植市树市花,彰显榕城特色。至2018年底前,建设榕树公园3个以上、茉莉花公园5个以上,栽植茉莉花50万株以上,提升完善林荫道路100条(段)以上,建设改造提升公园绿地10处以上,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园林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 绿化福州的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支持和响应。福州市八大民主党派联合发出《致福州市统一战线全体成员》倡议书,号召马上行动,争当“全民动员、绿化福州”的倡导者、实践者、守护者、建言者。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广植市树市花,建设花园式校园,引导青少年共同参与绿化福州行动。 福州市园林局负责人表示:“我们要坚持贯彻党代会精神,做到增品位、惠百姓、重效益,努力将福州建设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污水治理的“厦门经验” 东南网1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丽明)清晨的五缘湾,海风习习,白鹭飞翔,吸引不少晨练的市民。五缘湾湿地公园占地85公顷,是厦门最大的湿地生态园区,被称为“城市绿肺”。 但在前几年,这里的水体污浊,并不时散发出恶臭。原来,五缘湾湿地公园周边的村庄地势较低,雨污水无法排入环湾路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却就近进入了露天排洪沟,汇聚成黑臭水体。 如今,这里发生了大变化。细心的人发现,在公园绿荫丛中有两栋红色建筑与周边的景观融为一体,这便是中联环五缘湾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站。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独创的生态水处理技术,让这里的出水主要指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和湖泊类景观用水水质标准。没有利用完的再生水流经五缘湾木栈道迷宫,那里有水生植物和鱼类,相当于给再生水多了一道生物净化步骤,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氮、磷等元素。最后,再生水汇入湿地公园的水体循环系统,可直接排入海中或作为景观补水。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看来,中联环的水污染治理模式占地少、运行费用低、出水标准高,实现了从粗放、低效处理向精细、高效治理的转变。 源头截污、就地处理、搞活水体、生态修复——中联环分布式全地埋治污技术引起了各界关注。近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参事室新闻顾问赵德润向国务院报告《建议推广厦门经验破解世界性难题》,把“中联环模式”及其相应的“厦门经验”,浓墨重彩地亮了出来。全国不少城市和中联环就城市污水、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及流域综合整治进行接洽。 “党代会提出要建设美丽福建,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作为一家提供综合水污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将继续发挥优势,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中联环办公室主任朱士聪告诉记者。 专家 实现“三个转变”继续领跑生态文明建设 ——访福建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理事长廖福霖 东南网1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丽明) “贯彻党代会精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就要坚决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福建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理事长廖福霖说。 廖福霖多年来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以他为带头人的福建生态文明研究会,2001年就出版了全国第一部研究生态文明的专著。他表示,生态省建设要上新台阶,最重要的是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福建今后要继续领跑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体制等‘三个转变’,实现新常态下发展的新跨越。”廖福霖说。 ——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化技术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从根本上破解工业文明造成的资源耗竭、生态恶化、污染严重、人类工业病蔓延的“四大危机和瓶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与最优化。 为此,必须把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转变为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把工业文明以掠夺自然、污染环境、危害健康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变为生态文明以遵循自然法则,依靠知识资源、创新为引擎的经济发展;把高投入、高排放、低产出、低端价值链的生产及其结构,转变为低投入、低排放(直至零排放)、高产出、高端价值链的生产及其结构。为此,又必须把工业文明直线式生产转变成生态文明循环式生产,把工业化技术体系发展成为生态化技术体系,从工业文明的末端治理转变为生态文明的过程治理,从工业文明的行为管理转变为生态文明的和谐管理。 ——转变生活方式,培育生态文明经济。转变生活方式和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基石,它也是突破“四大瓶颈”的治本之策,而且可以催生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态文明经济新业态。 要以文化引领,培育体验经济,满足消费者艺术审美、科学素养、劳动、休闲、健康、幸福等高层次体验需求。以生态文化引领,以生态化、智能化技术为支撑,是发展体验经济的重要方向和有效途径,它不仅以人们常识中的生态旅游为载体,工农业、服务业生产都可以嵌入大量的生态文化元素,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体验产品。福建省的生态文化具有鲜明的两大优势,一是勇于创新、和谐协调的绿色文化,二是海纳 百川、敢拼会赢的蓝色文化。要善于发挥这种优势,领跑创新型经济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此外,要培育生态文明消费观及其模式,从内生力量促进绿色发展。 ——转变体制建设,创建深度融合的综合性机制。 要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融为“一张皮”,而不是“两张皮”。不少生态产品属于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所以无法完全市场化,必须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 只“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才能生产出更好的生态产品,提供更多的绿色福利。另一方面,生态资源与环境又常常具有无主(或有主而无人管)、无成本的外部不经济特征,所以常常酿成“公地悲剧”。这种情况单靠哪一只手都是无法破解的,也必须有“两只手”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同时要综合运用政府、法规、道德的力量,创建绿色诚信市场,这是实现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重要机制。
|
相关阅读:
- [ 12-15]砥砺前行再上新台阶,开拓创新建设新福建
- [ 12-15]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厦门片区,创新先行一步
- [ 12-14]福建再上新台阶:改善民生,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