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楷模”周炳耀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让生命永恒
□古田县电视台记者 陈盛丹
今年9月14日,超强台风“莫兰蒂”袭击我省。在这场与大自然抗击的殊死搏斗中,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党支部书记周炳耀同志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幸落水,壮烈牺牲。
庄里村处于山峦交界处,四面环山成漏斗型,村落就在漏斗收口的位置,一条庄里溪流经村庄,家家户户就沿溪搭起房子。
9月15日凌晨5点,狂风裹挟着暴雨倾盆而至,上游水位暴涨,山上的菇棚被纷纷冲倒,竹子、菇筒等堆积物顺着洪水冲向下游,把村里的桥洞堵住了。河水很快没过桥面,并涌入溪畔的土坯房里。村民曾永同用麻袋在后门搭起防水墙,但不断涌入的洪水还是将一家四口困在了里面。村民周传义已经顾不上去堵门,急匆匆地叫醒家人躲到二楼。若不是周炳耀奋不顾身地疏通桥洞,这两家人怕是早已凶多吉少。现在洪水退去,想到英勇牺牲的周炳耀,两家人都泣不成声:耀仔是拿他的命换了我们的命啊!
在灾难面前,进则危险,退则自保。当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台风洪水威胁时,周炳耀为什么能够豁出去站出来?
我想,那是因为他深入骨髓的故土情怀,是对父老乡亲情同手足的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就像一盏灯,无声地亮在这个偏僻的山村。
忠诚写在大地上
□古田县卓洋乡党委书记 陈昱晨
2009年,炳耀当选村支书时,庄里人均收入才3480元,是出了名的“空壳村”“负债村”。炳耀不相信庄里的土地只能生长贫困,不断揣摩着摆脱贫困的各种可能。他发现发展食用菌是个出路,决定发动大家种菇。
可乡亲们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又不了解市场,谁敢种?炳耀带头种植了两万多袋花菇,当年收入5万元。村民们纷纷上门讨教。他耐心解释、反复鼓励,还帮着筹措资金,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
致富的路子找对了,可村子只有机耕路,大货车进不来,影响商家收购,修路又成了炳耀的心病。一条路要几十万元,钱从哪里来?炳耀给乡政府打报告争取了一笔,跑县城一个一个部门拜访,有多少算多少,还有缺口就号召村两委垫资。在他的努力下,如今全村硬化了6条水泥路面、建设了3条机耕路。近三年来,全村累计种植花菇170万袋、鸡腿菇40万袋、猴头菇75万袋、白木耳148万袋,发展水蜜桃200多亩。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上升到12860元,高于全乡的平均水平。
在村支书这个岗位上,炳耀以民之心为心,以民之苦为苦,默默做事,苦苦打拼,以一点一滴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公仆的作为。
安息吧,亲爱的战友
□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村委会主任 刘长务
我和炳耀书记搭档了五个年头,在我心里,他既是我的好伙伴,又是我的好战友。
2009年,炳耀众望所归地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面对乡亲们的重托,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想方设法引导村民种花菇,发展反季节蔬菜。这一路干下来,他已经连续三届满票当选村支书。
当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一场大祸却从天而降。今年9月14日,县里开了防抗“莫兰蒂”台风的会议,乡里也布置了任务。回来的路上,炳耀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预案做好转移群众工作。15日凌晨3点多,炳耀挨家挨户地排查隐患。凌晨5点,雨量突然增大,放心不下的他又走上了街头。狂风挟裹着暴雨倾盆而下,窄窄的庄里溪成了暴雨的唯一出口。洪水涌至桥洞处,因杂物堵塞陡然暴涨,越过桥面近1米,直接冲进一旁的土坯房。房子随时有垮塌的危险,炳耀对着我咆哮:“长务,快去救人!”他蹚着水走到桥面拼命拔走堵塞桥洞的竹竿,一根、两根、三根,当拔出第四根时,瞬间疏通的水流将他拽入水中,眨眼间吞噬……
炳耀兄,这些年,你扛着村子往前走,你累了!你好好歇着,你留下的担子我们会继续扛下去!安息吧,我亲爱的战友!(福建日报)
安息吧,亲爱的战友
□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村委会主任 刘长务
我和炳耀书记搭档了五个年头,在我心里,他既是我的好伙伴,又是我的好战友。
2009年,炳耀众望所归地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面对乡亲们的重托,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想方设法引导村民种花菇,发展反季节蔬菜。这一路干下来,他已经连续三届满票当选村支书。
当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一场大祸却从天而降。今年9月14日,县里开了防抗“莫兰蒂”台风的会议,乡里也布置了任务。回来的路上,炳耀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预案做好转移群众工作。15日凌晨3点多,炳耀挨家挨户地排查隐患。凌晨5点,雨量突然增大,放心不下的他又走上了街头。狂风挟裹着暴雨倾盆而下,窄窄的庄里溪成了暴雨的唯一出口。洪水涌至桥洞处,因杂物堵塞陡然暴涨,越过桥面近1米,直接冲进一旁的土坯房。房子随时有垮塌的危险,炳耀对着我咆哮:“长务,快去救人!”他蹚着水走到桥面拼命拔走堵塞桥洞的竹竿,一根、两根、三根,当拔出第四根时,瞬间疏通的水流将他拽入水中,眨眼间吞噬……
炳耀兄,这些年,你扛着村子往前走,你累了!你好好歇着,你留下的担子我们会继续扛下去!安息吧,我亲爱的战友!
耀仔,我们不能没有你
□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村民 周传义
作为周炳耀的长辈,我看着他出生、长大、成家直至牺牲,一桩桩往事历历在目。
去年冬天遭遇特大寒潮,不少村民家的水管水表被冻裂。耀仔花了整整一天,挨家挨户地检查,把冻坏的水管水表一一维修或更换,没收一分钱。
庄里村过去交通不便,村民去乡里交水电费很麻烦,大家就把电卡送到他家;到了交医保社保的时间,在全国各地务工的乡亲一个接一个把电话打给了耀仔,他一一记下,抽出时间把事情办得妥妥的,不让大伙儿有后顾之忧。
耀仔有辆二手的“比亚迪”,很自然地成了全村免费的急救车。村民张清湘上山砍柴,不慎摔断脊椎,家人急着找耀仔帮忙。“踩脚油门的事,走!”到古田县医院,来回就是三个多小时。村民张巧明4个月大的女儿突发高烧,深夜一点钟她敲开耀仔家的门。他二话不说就奔福州,来回300多公里。
早年村子穷,年富力强的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耀仔很细心地照料着他们,只要有空,就到老人们家里坐坐,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今耀仔走了,村里的老人一说到他,个个老泪纵横。
爸爸,我终于读懂了您
□周炳耀同志女儿 周巧烂
从记事开始,我一直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么忙。印象中,经常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只要村民一个电话或是一声招呼,他二话不说撂下碗筷就出门去了。爸爸心甘情愿地为村里当着“大管家”,大到修路、建房,小到修水表、换水管,大家一句“耀仔有空吗”,即便在忙,他也会先回答“有空”。谁家有难事,爸爸都是第一个被想到的人。爸爸遇难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在外务工的叔叔伯伯连夜赶了回来,就为了在灵前给爸爸鞠三个躬,送一程路。在大家泪眼蒙眬的那一刻,我读懂了爸爸的价值。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哥哥的婚礼迟迟办不了。直到他去世,我们才知道,爸爸把给哥哥办婚事的3万元,垫付到了村里的建设中,这笔钱从一个项目中还出,又转进到另一个项目里去,哥哥办婚礼的钱成了村建的流动资金。如今,我想起了爸爸最爱唱的那首歌《奉献》,我读懂了爸爸是为了谁。
爸爸,自从读懂了您,我已经从您的微笑里收获了坚强的力量!我们的身上流淌着您的血液,我们也将继承您的品格,努力做一个有益于大家、有益于社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