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以借智登高聚人才 以发展平台留人才
2017-01-03 07:45: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
以借智登高聚人才 以发展平台留人才 □中共莆田市委人才办 【背景】 莆田地处福州、厦门两大经济较发达的板块之间,区位不占优势,经济体量较小,本地人才优势并不明显,必须善于“借智”,发挥在外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我们围绕产业升级,实施“借智登高”聚集高端人才计划,吸引各方面创新要素和智力资源向莆田汇聚。目前,全市有进站院士12人、创业创新团队18个、急需紧缺高级人才800多名。 【做法】 1.借企业之智登高。坚持人才以用为本,出台“产业人才18条意见”等,把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有机融合。建立产业人才智库,纳入人才8类1147人,采取“项目+专家+团队”的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从单纯引才招商向“人才、技术、资金、项目”打包引进模式转变,砷化镓等一批项目顺利落地,引进人才300多名。发挥企业在招才引智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强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9家、省级企业工程中心2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市级技术中心72家,聚集高层次人才170多名。各类人才按照各自专业优势和引进单位用人需求,参与用人单位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生产、指导等,为我市增加产品销售额2.67亿元、税收1879.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79篇,申请各类专利77项,参与各类科研项目53项。 2.借院校之智登高。全国首家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福建物构所、西安光机所等8个分院签订长期科技项目人才合作协议,连续15年和中科院举办科技项目人才对接会,引进创业创新团队10多个、高级人才100多人,达成科技成果合作项目210多项,对接项目年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签订人才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内44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有32批160多名专家教授担任科技攻关技术顾问,帮助解决技术难题200多个。每年还至少邀请10多批次的各类科技服务团来莆进行长期或短期的科技服务,搭建科技项目对接平台。2013年12月,我市新世纪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从大连理工大学引进的蹇锡高教授,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借乡贤之智登高。莆田人才辈出,现有莆籍在外人才20多万名,其中健在的院士9名,副高以上职称人才7000多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近400人。为凝聚莆籍在外人才助推家乡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连续4年举办莆籍在外人才恳谈会,吸引了1500多名莆籍在外的副高以上职称人才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他们为家乡推荐并引进各类急需紧缺高级人才200多人,达成投资协议10多项。全省首个设区市在外设立驻京、驻沪、驻粤人才工作站,成立驻澳大利亚人才工作联络站,依托莆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和“引智兴莆”网站,定期发布项目、技术、人才需求信息,形成内外人才与项目良好互动的生动局面。 【启示】 莆田市采取“借智登高”集聚高端人才的做法,为人才竞争处于劣势的地区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成功路子。一是注重引才方式的灵活性。“借智登高”既向院校借人,也向乡贤借人,广开纳才之门。二是注重引才对象的适用性。莆田注重统筹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围绕莆田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引才,让人才有用武之地。三是注重引才策略的长期性。莆田立足本地、放眼全国,高起点、高站位,15年如一日,把与中科院的合作做强做大,为莆田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支撑。(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 [ 12-30]教育部谈人才供需矛盾: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 [ 12-30]农大17位教师被认定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
- [ 12-30]泉州启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工程 打造高素质律师公证人才
- [ 12-29]200多名全球英才齐聚厦门角逐“双百人才”
- [ 12-29]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传达贯彻省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精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