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经济 > 正文

宁德大黄鱼“上岸”之后 触网“游”得更远

2017-01-05 10:33:18 刘见闻 王国萍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从沿海延伸至城乡接合部,从养殖业发展至商贸业,从传统销售转型至电子商务——

大黄鱼“上岸”之后

  宁德蕉城区村民在当地的大黄鱼企业打工。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工作人员查看大黄鱼交易情况。(资料图片)

东南网1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见闻 王国萍 通讯员 郑雨桐 文/图)核心提示:大黄鱼被称为“国鱼”,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类产业。宁德素有“中国大黄鱼之乡”的美誉,年产值目前已达30多亿元,年产量占据全国年产量的80%左右,每年出口可达1万多吨,出口量占全国大黄鱼总出口量的70%左右。

“互联网+”时代,为宁德大黄鱼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大黄鱼开始“游”得更远。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宁德授权机构的交易平台,自2015年8月开盘以来,线上交易额达200多亿元,线下实物交易额约5亿元。大黄鱼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开始让群众受益,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还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岸上,别有生机

过去,大黄鱼以捕捞为主,受益的大多为三都、飞鸾等海边乡镇。当地许多渔民因捕捞大黄鱼而增收致富。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黄鱼全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难题的突破,宁德市蕉城区开始大规模养殖大黄鱼,农贸批发等新业态随之诞生。

农贸批发必须考虑运输成本和靠近顾客。蕉城区城南镇因毗邻城区,又靠近大黄鱼捕捞、养殖地,福洋村一带便落地了水产品批发市场。

2000年,宁德进入大黄鱼产业化高速发展阶段。全市大黄鱼育苗室达370座,培育大黄鱼苗种11亿尾。许多养殖户开始扩大规模、成立公司。

考虑到城南镇水产品批发市场的产业集聚效应,这些公司也大都落户在福洋村一带。大黄鱼产业集群雏形渐成,产业范围开始辐射到城乡接合部,实现“上岸”。

大黄鱼数量的日益增加,带来了大量的用工需求,也对产业的分工提出了要求。大黄鱼产业链开始逐渐细化,延伸出许多配套产业——以产业链下游而言,产生了加工、包装、运输等产业;以产业链上游而言,产生了制冰、泡沫箱制作、饲料销售等产业。

而这些配套产业,有的需要考虑产业聚集,有的需要考虑运输成本,有的需要考虑门店招商。最终也纷纷落地已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城南镇。

运输,便是较先发展的配套产业。因大黄鱼的外销、出口,对于运输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许多货运企业、车队随之诞生、壮大。

宁德发兴货运站便是其中一家运输企业。“前几年发觉城南镇水产品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大,我便成立了这家货运站。”公司负责人陈老板说,他主要经营往福州和苍南两地的运输。货运站每天运输大黄鱼三四百件,日收益约千元。

冰条,是大黄鱼口感保持和长途运输的必需品。据悉,城南镇范围内大黄鱼加工企业月均需要冰条15万多条,制冰产业月产值可达150多万元。

城南镇也适时主动对接,引进许多大黄鱼加工、销售和配套企业,并打造环岛工业园区,从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要素保障,促成产业集群。

据不完全统计,城南镇内共有从事大黄鱼产业的企业2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家。2016年1-9月产值13亿元。一条属于城南镇的大黄鱼产业链不断完善,实现了从“畅游”到“上岸”的过程。

触网,“游”得更远

仅依靠线下销售,大黄鱼始终难以“游”得更远。如何避免大黄鱼“上岸搁浅”?

“互联网+”时代,为其带来了新的机遇——大黄鱼开始“触网”,打破销售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继续延伸、扩大产业链。

2016年年初,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对接支持下,在大黄鱼企业的推动下,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宁德授权机构落户城南镇。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是我国首家以海产品为主题的线上交易所。通过交易所的平台,大黄鱼企业可将自己的货物挂在网上进行销售,实现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授权机构负责人刘伟告诉我们,通过交易所平台,大黄鱼企业不仅能增加销售量,提高其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还能增加融资渠道,增强抗风险能力。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的平台让我们的产品走得更远,品牌更响。”福建省宁德市好顺水产养殖公司董事长吴宜寿说。该公司是城南镇上一家亿元以上大黄鱼销售企业,成立于2005年。结合交易所平台,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东盟、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出口年产值可达3亿元。

除了销售的扩张,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宁德授权机构的落户还带来了另一个好处。

大黄鱼“上岸”后,虽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然而,这种自发式的产业集聚现象,终归存在各自为政、难以整合的弊端。

“宁德大黄鱼销售大多是单独的企业或散户,资源没有整合,也难以形成国际品牌。”刘伟告诉我们,他之所以争取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授权,就是希望通过资源整合、统一管理,缩短包装、冷冻、运输的成本,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促成宁德大黄鱼产业规模化发展。

他此前一直在探索一种大黄鱼“集采集供、互联互通”的整合销售模式,将本地大黄鱼企业团结在一起发展。如今,结合交易所平台带来的机遇,条件已经成熟。

2016年10月27日,该授权机构与天津水产集团进行首次交易,并发出第一个货柜的大黄鱼产品。这是交易所第一次采用“集采集供、互联互通”的方式,向当地7家企业收购大黄鱼产品进行交易。

如今,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宁德授权机构纳入了十多家企业、200多户散户。线上交易量每日可达2.4亿元,线下交易量每日可达2.5亿元。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易模式,为当地大黄鱼企业争取了更多的订单,为大黄鱼产业搅动一湾“活水”。

致富,年年有“鱼”

为什么一条鱼,牵动着如此多人的心?为什么要促进大黄鱼“上岸”?

诚如城南镇党委书记蒋孝墩所说,“大黄鱼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让群众受益”。大黄鱼企业的落地,极大程度地解决了城南镇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好顺水产董事长吴宜寿说,他从事大黄鱼行业几十年,深刻感受到这条“鱼”对一个地方的带动作用。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大黄鱼产业还相对比较稳定,价格甚至比三年前还提高了20%-30%。就他公司而言,养殖、捕捞、加工、运输等招收用工就达300多人。

据不完全统计,城南镇从事大黄鱼相关行业的人员可达2000多人,月均支付工资约233万元。一方面,这些村为企业提供了劳动力,节省企业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

“大黄鱼对我们村的影响很大,直接带动我们村致富。”岐头村党支部书记韩景通说,近年来,他们村由于地理位置优势,许多大黄鱼企业落地附近,带来了极为庞大的用工需求,帮助他们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如今他们村500多户中,从事大黄鱼行业的就有100多户。去年,岐头村人均年收入达13082元。

大黄鱼产业,收益最大的群体要属家庭妇女。因其白天要照顾家务,难以从事其他工作,往往待业在家。而由于大黄鱼必须在晚上捕捞,所以工作时间都在晚上,正好为家庭妇女提供了合适的就业机会。

今年44岁的岐头村村民周枝云在一家水产公司从事大黄鱼冰鲜包装工作。早些年,她全职在家照顾家务,本想外出打工,可仅有初中文凭,不好找工作。后来,她和村里的20多名妇女一起到一家水产公司做冰鲜包装,一天可以赚150-200元,全是现金结算,算下来,一个月平均收入有5000元。

“只要勤劳,一年四季都有收获,真是年年有‘鱼’!”周枝云打趣称自己是“吃铁饭碗的临时工”。2010年,她家还盖起了7层小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