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新台阶,莆田这么干!
——莆田市出台《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
莆田坚持绿色发展,产业体系更加绿色低碳。图为上市企业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绿色园区。
莆田市港口岸线资源丰富,港口吞吐量逐年递增。图为湄洲湾北岸东吴港区夜景。
东南网1月11日讯(福建日报陈荣富 林剑冰 摄影 蔡昊)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
再上新台阶,莆田怎么干?近日,莆田市出台《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为实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新的贡献”的发展思路与举措,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一区一中心” 绘蓝图
过去的五年,莆田市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目标,坚持“以港兴市、产业强市”要求,大力实施“336”工程,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发力、真抓实干,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实体经济显著壮大、城乡面貌显著变化、改革活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的建设显著加强。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今后的五年或更长的时间,莆田该如何更上新台阶?
莆田找准坐标定位,绘就了“一区一中心”这样的宏伟蓝图,即围绕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着力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
莆田立足自身优势,提出了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也就是到建党100周年时,产业优质、生态清新、城乡一体的美丽莆田框架格局基本建成,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城市宜居程度不断提升,独特人文优势进一步彰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大提高,建成美丽中国的示范区,基本建成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新的贡献。
──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300亿元以上。
──产业体系更加绿色低碳。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快,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以上。
──城市发展更加系统协调。按照中心城区人口超百万的思路,加快建设“大城市”,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生长性,承载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
──人居环境更加宜居舒适。城乡绿色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独特风貌逐步彰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建设,建成全国森林城市。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和谐。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居全省前列。文化教育水平、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远期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世界妈祖文化中心魅力更加彰显,建成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生态文化繁荣、体制机制完备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经济绿色化程度大幅提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国内发达地区水平。
──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城乡建设空间体系更加平衡适宜,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优化提升。
──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整洁有序,城市环境更加舒适宜人。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达到沿海城市前列。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进展,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社会风尚。
“五大品牌” 增底气
描绘如此锦绣蓝图,依据何在?
“立足于发展趋势、立足于区位优势、立足于业已形成的品牌优势。”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介绍说——
从发展趋势看,中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提出,要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这些都为莆田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找准了路径。立足新的起点,顺应发展趋势,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是莆田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的历史使命;
从发展历程看,莆田因港而立、依海而兴,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为之不懈奋斗。经过“从无到有”的蜕变,莆田这座新兴的港口城市正在快速崛起。面对新形势,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接好历史这一棒,持续提升发展思路。必须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培育壮大临港产业,形成集金融、商贸、运营、办公等于一体的港区产业链和生态圈,实现港口、产业、城市联动发展,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宜居的港城;
从发展优势看,莆田不仅拥有港口资源、妈祖文化、民间资本等独特优势,而且山海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既有城市中心的生态绿心和城市背后的一重山,也有穿越城市的发达水系和环绕城市的“三湾”,彰显了壶山兰水、荔林水乡的景观特色。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不可多得的资源,也是支撑莆田未来发展的优势所在、后劲所在。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富市、绿色惠民,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莆田。
“妈祖文化、深水良港、医疗健康、绿色食品、工艺美术”,这是莆田业已形成的五大品牌、五大业态,也是莆田未来发展的优势所在。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妈祖文化近千年来一直与中国诸多和平外交活动、海上交通贸易,有着密切关联。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更成为全人类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2016年11月初,国家有关部委和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办了首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标志着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已上升为国家举措。“我们将珍惜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弘扬传播妈祖文化,加快建设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努力构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莆田海岸线长,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可开发港口岸线100公里。尤其是湄洲湾,成为我省着力建设的三大港之一,宜港岸线59.4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多泊位深水良港。近年来,莆田市着力推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如今,高铁、高速公路、疏港公路、码头泊位、航道等日趋完善,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依港而建的工业园区异军突出,如今,湄洲湾东吴港区、秀屿港区、石门澳和兴化湾南岸等产业园区布局业已形成,为莆田推进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海洋新兴产业等加快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莆田是全国民营医院发展的发源地,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有其独特的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优势。近年来,莆田市动员在外莆商回乡创业,以莆商创办的普天药械网为龙头,推动健康产业园落地发展。同时,结合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走出了一条公办私营、托管经营、合作合资办医的新路子。伴随着一批民营医疗生产、销售、物流等企业的开工建设,不久的未来,医疗健康产业将成为推动莆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
绿色食品和工艺美术是莆田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在推动转型升级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这两大产业重焕生机。英博雪津啤酒迁建扩建、工艺美术与电商深度融合,将为产业再度辉煌创造良好机遇、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个行动” 见真章
美丽莆田建设必须落实到行动中、细化到项目上。为此,《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明确要求,“实施绿色产业、全域旅游、开放创新、生态文明、城乡建设、基础设施、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社会治理等9个专项行动。具体推进绿色制造提升等33项重点工程,以工程带项目,以项目促落实”。
一是绿色产业专项行动,以“绿色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平台”等4大提升工程为重点,着力推动包括鞋服产业、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产业、工艺美术产业、食品加工产业、海洋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医疗健康产业、建筑产业、能源产业等10个产业在五年后实现产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和500亿元。通过5年的努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低碳化、高端化。打造我国重要的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东南沿海重要的纺织化纤新材料、啤酒粮油、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健康医疗中心、全国民营医院总部经济区。建成世界顶尖运动鞋研发制造中心和国家级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形成最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21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超15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
二是全域旅游专项行动,以“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业融合、旅游设施完善”等3大工程为重点,围绕打造“清新福建、妈祖圣地、美丽莆田”旅游品牌,着力把莆田建设成为妈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滨海生态度假胜地。到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超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500亿元。
三是开放创新专项行动,以“开放空间拓展、改革试点深化、创新驱动发展、人才集聚提升”等4大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莆台对接融合,争取设立莆台特色产业合作试验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打造互联互通的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和产业合作开发示范基地;深化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社会办医、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信息惠民、民营经济、“多规合一”等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以点带面,努力创造一批在全国、全省可复制、能推广、叫得响的“莆田模式”;设立市级创投引导基金,推动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等创新发展,到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达100个,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建设国际社区,配套完善人才服务设施,扶持建设一批创业创新基地、众创空间,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四是生态文明专项行动,以“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整治提升、生态市场培育”等3大工程为重点,通过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能源利用效率、污染防治能力明显提升,节能减排降碳和生态环境治理等主要指标处于全省前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山海城共相融的生态发展格局形成。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成壶山兰水景观优美、荔林水乡特色凸显、山海格局清晰自然的生态家园。
五是城乡建设专项行动,以“城市功能、特色村镇、市政设施”等3大提升工程为重点,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区划设置,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2017年重点推进枫亭新区、玉湖新城、妈祖城等新片区开发建设,202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0平方公里以上;提升城市景观风貌,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宜业宜居环境;整体推进幸福家园、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7年实施100个村、10个示范村,2021年所有村庄完成创建工作,打造50个精品示范村,实现农村环境更加优美、村庄建设更加宜居、农民生活更加美好;优化市政路网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区内涝治理、推广绿色照明,让城区更绿色、更宜居。
六是基础设施专项行动,以“综合交通、水利设施、电网设施、信息基础”等4大提升或提速工程为重点,通过续建一批深水泊位和港航设施、建成东圳水库枢纽引水配套、涵江滨海新城片区供水等引调水工程、进一步优化配网网架结构及全面推动网络带宽覆盖、提速、扩容,实现4G和光网城乡全覆盖,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主骨架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海西交通枢纽城市和内陆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实现市县区行政中心15分钟上高速、镇镇20分钟上高速。建成“三纵三横”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及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七是民生改善专项行动,以“扶贫脱贫攻坚、教育强市提升、健康莆田提升、社会保障提升、食品安全提升”等5大工程为重点,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完成现行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村摘帽,建设教育强市,重振“文献名邦”雄风,稳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八是文化繁荣行动,以“妈祖文化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传承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等4大工程为重点,着力挖掘弘扬妈祖文化、加快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大力保护传承莆仙戏文化、加强湄洲妈祖祖庙、广化寺、南少林寺、石室岩、九鲤湖等旅游景点文物管理保护,推动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建设和文化强市,在艺术精品生产创作、地方戏曲传承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建成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地方戏曲保护传承示范区、中国文创之都、侨台联谊文化交流基地。
九是社会治理专项行动,以“全域平安创建、社会和谐建设、基层治理提升”等3大工程为重点,通过持续开展治安安全区创建、升级网上信访事项服务平台、推进基层善治体系建设等,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成“发案少,秩序好、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平安城市,综治“三率”保持在全省平均线以上、整体工作成效达全省优秀水平,若干单项工作获得全国、全省先进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