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不迷惘 ●老撷 人一辈子,最难忘的其实只有两个阶段,一个是童年,一个是青春期。我们的童年还没过够,一年初中没上完就当农民去了。这张照片拍摄于我们上山下乡一年后的1970年春节(后排右四为作者),尽管照片已有些模糊,却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那年春节,从小一起上学、一起打闹的我们,挨家挨户给长辈们拜年后,最后到郑珠珠(前排左一)家集中。 郑珠珠家是归侨。上世纪50年代,归国的华侨很多,其中一些华侨告别居住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响应号召漂洋过海回来建设祖国。政府为了解决他们的回国问题,特地从苏联租了一艘大船,船可坐几千人。归侨还带了很多的家当:单车、床、衣柜等。珠珠的父亲郑叔叔从海外带回来的一台相机,是让我们这群人最羡慕的玩意儿。 我们这群小伙伴的父辈在当时都已被停职,善良的郑叔叔与慈祥的叶阿姨因是归侨,家境在当时相对好些,对我们充满怜爱之情。春节一看到这群孩子们,就将当时很稀罕却是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款待我们,泡咖啡,取饼干,递糖果。我们这群正在长身子骨的半大小子们感动得连声道谢。 我们这群人大都多才多艺,买不起乐器,用吃过的铁皮罐头圆筒自制二胡也能拉得有板有眼。叶阿姨当时在百货公司的乐器柜台就职,三把练习小提琴刚到货,小伙伴们一核计,决定买下,自娱自乐。记忆中一把大概要40元钱,我和大哥用一年生产队分红的钱还不够,母亲为我们支付了余款。 因为父辈的遭遇,我们的青春有几分迷惘。记得那次郑叔叔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一枝草,一点露”,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挥霍自己的生命和青春,说以后的一个偶然,也许就能改变你们自己的命运。 那天,他陪着我们,拍下了这张照片。因为有了郑叔叔的一席话,我们不再迷惘。 多少年过去了,对郑叔叔的话我还记忆犹新。我们的青春走得太着急,似乎在那一瞬间就消逝了,但我们不断拼命在梦想的道路上努力。尽管一路磕磕碰碰,所幸我们都能在风雨中挺身走过,到如今一路欢歌在夕阳的余晖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