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分享到:

新春走基层:科技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农民笑开颜

2017-02-07 18:18: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当前,市场上一斤花菜价格在一块多,而宁德蕉城赤溪农民种植的花菜一只可以卖到五六块”。两者之间为何有着这么大的差别呢?新春伊始,记者跟随福建省农科院的专家前往蕉城赤溪田间地头一探究竟。
紫色花菜

东南网2月7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当前,市场上一斤花菜价格在一块多,而宁德蕉城赤溪农民种植的花菜一只可以卖到五六块”。两者之间为何有着这么大的差别呢?新春伊始,记者跟随福建省农科院的专家前往蕉城赤溪田间地头一探究竟。

彩色花菜既能食用,又能当装饰品

“你瞧,我们这个花菜长得一层又一层,像不像宝塔?”

“再来看看,我们种植的花菜还有紫色的,这叫紫色花菜;还有黄色的,这叫金黄花菜。”昨天下午,在宁德蕉城赤溪千亩现代高优农业示范园区里,菜农余延滨捧着自己的花菜满脸喜悦地向前来参观的省农科院专家、超市采购人员详细介绍自己的宝贝。看着眼前形状可爱、色彩艳丽的新品种花菜,不少人表示这在福建还是头一次看见,并且纷纷打趣地为花菜取名字。“我看紫色的就叫‘赤溪一号’,黄色的就叫‘黄金万两’。”菜农余延滨介绍,这个新品种花菜在市场上确实很少见,目前只销往香港、深圳,省会城市福州市民也还未能享到这个口福。

“我们这个花菜不仅口感好,还可以用来当做家庭装饰品,特别是在春节期间,能给家里增添节日气氛,20天也不会坏!”余延滨说。

“形态虽然惹人喜爱,但如此艳丽的花菜到底是不是纯天然的呢?”记者心里正犯嘀咕时,省农科院作物所蔬菜专家薛珠政看出了记者的心思。他介绍说,这个特色花菜是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科学管理和种植技术才种植出来的。其形状、色彩为何会与众不同,跟育种有关系,比如紫色的是根据原来带有紫色基因品种的花菜,通过人工杂交的形式进行基因控制的,与大家所担心的“转基因”概念是不同的,它既没有施加激素,也未添加色素。薛珠政介绍说,紫色的花菜花青素比普通花菜高得多,含有更多抗氧化防癌的微量元素。

福建某大型超市负责人随后表示,将计划引进部分进行试点销售。当前市场上任何一种农产品的种植,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比如今年花菜,因为产量大,价格不断下跌,农民们很“受伤”。为了帮助农民避免风险,他建议,市场上也需要这种可供选择的新品种,农民们种植要改变单一品种为多样化品种,就像之前的甜玉米、水果玉米,黄秋葵等特色农产品,如今都成为了大众喜爱的畅销商品。

科技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农民增产又增收

眼下虽然是春寒料峭的季节,但走进赤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里,却处处瓜果飘香,彰显现代农业园的气息。在草莓田里,农民们正忙碌不停的挑选着优质草莓。果农们喜笑颜开的告诉记者,今年种植的草莓美丽有光泽,果味酸甜,深受市场青睐,红颜品种的草莓一斤就能卖到50块钱,仅一亩地就可以实现两万元的收入。省农科院生物所草莓所专家朱炳耀说:“品质优、口感好、香味浓这就是我们农业专家们的不懈追求。”据介绍,在草莓基地,有中国唯一的太空育种金奖品种北京2008草莓,还有牛奶味的红颜草莓等等10多个品种。这十几个品种是他们从世界各地引进来的三四十个品种中选出来的,并且经过试验适应福建区域种植,各有各的有点。从发酵培养、种苗除毒、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处处都细心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

据介绍,宁德蕉城赤溪千亩现代高优农业示范园区是宁德市11个农业示范园之一,2013年被列为福建省农民创业示范基地。该园区由省农科院进行规划设计,采取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主要建设以新设施生产、新技术运用、新品种种植兼美丽乡村、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入驻企业总数达到18家,涵盖新优水果种植、名贵中药材种植、高优果蔬栽培等产业,并引入水培、气雾化栽培等高新技术。在二期入驻企业生产方面,完成了智能温控棚1200平方米,立体草莓采摘棚4500平方米,台湾红肉火龙果大棚100亩;种植番茄、丝瓜、黄瓜、茄子等十几个新品种,这些产品均已上市;现已完成红心猕猴桃、夏黑葡萄、水蜜桃等新品种种植;采取气雾化栽培模式,立体种植铁皮石斛、火星果、黑番茄;采取鱼菜共生模式,引入澳洲龙纹斑淡水循环养殖项目。这些项目成功实施的背后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重点就落在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怎么改,宁德市蕉城赤溪千亩现代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或许就是一剂良方。此外,该示范园还在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方面都进行了有效探索,相信这些成功经验都将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农民们愿意回到农村种地,实现增收的目的。”省农科院原副院长张伟光表示。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