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不卖茶叶卖茶园 福建下党村反弹琵琶走出脱贫路

2017-02-26 11:53:06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作为闽东地区为数众多的贫穷村落,近年来,下党村因地制宜厘清发展思路,不卖茶叶卖茶园,巧做茶叶产业,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

几位游客在下党村茶叶合作社内选购茶叶(2016年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新华社福州2月25日电题:不卖茶叶卖茶园 福建下党村反弹琵琶走出脱贫路

新华社记者董建国

屋舍俨然,青山巍峨,连缀成片的茶地间不时有农人劳作……初春时节,行驶在福建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一幅淡墨素描山水画卷渐次展现在眼前。

30年前,这里却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穷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

作为闽东地区为数众多的贫穷村落,近年来,下党村因地制宜厘清发展思路,不卖茶叶卖茶园,巧做茶叶产业,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

“山高林密、地薄土贫,青山绿水可一度是下党村的痛。”下党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守福说,“村里一度留不住人,年轻人远走异乡打工,贫穷、落后是困扰下党村人多年的梦魇。”

“绝不能守着金饭碗讨饭吃,脱贫还是要从脚下的泥土里淘金。”曾守福说,“村里山青水绿,云雾环绕,具备良好的高山茶生长环境。村民尽管识字不多,但是祖祖辈辈口传手教,很多人懂得怎么种出好茶。既然下党村有茶产业基础,那我们就做大做强茶产业。”

厘清发展思路后,下党村两委班子立足实际,带领全村大力发展茶产业。然而由于地处偏远,受制于交通瓶颈,茶叶遇到销售难题。

既然茶叶不好卖,那就转变思路反弹琵琶,不卖茶叶卖茶园。2014年,下党村策划实施了扶贫定制茶园项目,推出600亩扶贫定制茶园,向全国招募爱心茶园主。茶园主以一年一亩2万元的价格买下茶园,合同定期5年。买下茶园后,茶园主把茶园的生产交给专业合作社打理,每年收获固定回报。“茶园卖出去了,茶叶也跟着卖出去了。”

通过定制茶园的带动,2016年下党村每斤茶青年均价格从原来的2.4元增加到10元,每亩茶园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茶农收入翻番。随着茶产业做大,那些曾背井离乡讨生活的人们纷纷回乡谋求新生活。

50多岁的村民王明江大儿子患肌肉萎缩症,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负债十几万元。为了还债,老王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2015年,老王返回村里加入了当地的专业合作社。

“以前在外打工,四处漂泊,1个月也就3000元多工资。现在在合作社打工,1年收入也有3万元左右。再加上每年家里的茶青能收入1万多元,生活越过越有奔头。”王明江说。

为了定制茶园这个项目快速健康发展,下党村还为村里的茶园、茶厂装上了几十个高清监控探头。茶园主无论身在何地,都可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看到茶叶种植及生产加工情况。

“现在我们去北京、上海等地推销茶叶,直接通过手机向客户展示实景。”村委会主任王菊弟说,“我们底气足了,客户也觉得可信,订制热情更高了。”

看着下党村宽阔笔直的水泥路,看着村民们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新楼房,再眺望四周莽莽青山,记者由衷地感到,一片茶叶让茶农富了,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去年村人均收入超过11000元。”曾守福说,下党村用自我造血式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扶贫精神。(完)

下党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守福(右)在村办茶厂向前来考察扶贫定制茶园项目的江苏茶园主们介绍茶叶生产远程可视化系统(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这是下党乡下党村村办的“梦之乡”茶厂和扶贫定制茶园(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下党村村民王世菊(中)与儿子在村茶叶合作社售卖茶青(2016年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下党村村民王明江与妻子王世菊在茶园采茶(2016年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下党村贫困户王有国(右)、向志珍在下党村“梦之乡”茶厂分拣茶叶。2年前,因种菇亏损,王有国一家欠下外债20多万,家中一贫如洗。下党村第一书记曾守福帮助夫妻俩对接了村里茶厂的工作,不仅解决了吃住问题,一年下来还能有六万多元的收入(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下党村贫困户王有国(前)、向志珍(后)和儿子王恒星在茶园采茶。不上学的时候,王恒星会来茶园帮助父母干活,挣点零花钱(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下党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守福(右二)在扶贫定制茶园内向前来考察的江苏茶园主们介绍茶叶生产过程(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