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女台胞积极参与在地社会管理:新福建,我们也是主人翁

2017-03-08 08:00:17 李向娟 王凤山 潘抒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3日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王凤山 潘抒捷 通讯员 林艺萍)

编者按

她们来自台湾,个性鲜明,心怀梦想。她们跨海来闽学习、工作、创业、生活。福建友善宜居的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她们着迷、眷恋,他乡已是故乡。她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用自己的热情和才智投入共同家园的建设,参与在地社会管理。值此“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特向亲爱的读者介绍三位台湾女同胞,听听她们的所思所想,看看她们如何为新家园建言献策,又演绎出怎样精彩的故事。

陈秀容:惦福州这个好所在

福州市台协会举办健步行活动,陈秀容(右二)与会员在运动中互动交流。(资料图片)

人物名片

陈秀容 福建省妇联兼职副主席,福州市台协会荣誉会长,福州市中院涉台案件特邀调解员,福清市法院涉台案件特邀调解员,福州先施企业董事长

从福州市台协会会长到省妇联兼职副主席,陈秀容忙碌的生活又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刚从平潭慰问贫困家庭回来,这会儿又得赶忙联络台湾社工来培训巾帼志愿者。”干练睿智的陈秀容对记者快人快语,似乎说话都在赶时间。

陈秀容祖籍长乐市,从小生活在台湾。1993年,她来到福州,绝大部分时间是打理父亲在福清的产业,与父亲的交集并不多。4年后,父亲撒手而去,这让陈秀容及其同辈的家庭成员花了多年时间,来理顺父亲留下的资产,以及公司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复杂关系。

然而,纠纷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陈秀容,反倒练就了她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成就了多年后担任福州市中院、福清市法院涉台案件特邀调解员的经验。每每有台商想要发起诉讼时,陈秀容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好是和解啦,打官司是要计算成本啦,这里的法律与台湾差异蛮大啦。”

多年来,陈秀容继承家族企业福州先施公司,实现稳健经营,企业运行顺畅。

2014年底,陈秀容当选福州市台协会会长。“自家的企业我都没空打理,全权交给团队管理。”陈秀容一心扑在协会里,“台商们来福州创业时有不适应的都可以找我。”她发起创建“福州台协会”微信公众号及APP,及时传递两岸的政策资讯、热点新闻等。

多年来,她还用心经营福州市台协会下属的牵手之家,帮助台商家属解决就医、就学、身份认证等问题,努力营造投资暖环境。“大家有着相似的背景,交流起来比较方便,也愿意作彼此心事的倾听者。”陈秀容坦言,牵手之家成为许多初来乍到的台湾女同胞走进福州的一座“桥梁”。短短两年时间,在她努力下,福州市台协会会员从260多家增加到400家,涵盖电子、汽车、精密仪器等30多个行业。

“我的青春年华都在福州这座城市度过。这里有打拼的汗水、泪水,也有收获的欢笑与幸福。说它是第二故乡,再合适不过了。”陈秀容说,这些年来,只要听说大陆同胞受灾,她都会发动协会成员捐款捐物。平日,大家也常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探望小孩和老人。

对于新时期福州东进南下的发展蓝图,陈秀容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奔走于两岸,穿针引线,招商引资,是她的工作常态。她创办了福州台湾创业创新创客基地,目前引进台企或创业团队84家,成为纯台资的青创基地。

“让福州全城免费WiFi上网。”两年前,身为福州市政协委员的陈秀容提出了这个提案。她表示,信息时代通信顺畅,办公便捷,才能吸引更多人才。

20多年朝夕相处,陈秀容深深恋上福州。她请台湾知名作曲家郑进一谱写了台协会会歌《惦福州这个好所在》。“我们不仅仅要凝聚会员的心,也要大力传唱福州这个第二故乡。”陈秀容边说边哼唱起来,“惦福州这个好所在,我们一代传一代。蕃薯芋仔里都种土内(闽南语),同心协力我们一起来灌溉……”

 

林巧英:有事就找我

林巧英(左二)在当选第十届平潭县政协委员后留影。

人物名片

林巧英 第十届平潭县政协委员,平潭台协会常务副会长,平潭英达对台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3日,平潭澳前台湾小镇。平潭台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巧英正忙碌着,她正在和平潭台协会澳前分会副会长杨彩琳、吴铭聪商量组织商户参加“5·18”福州海交会事宜。

“每年都有组织,这次我们也要组织商户参加,希望抱团出去能拿到更好的摊位、更优惠的价格。”林巧英说,组织澳前台湾小镇出去参展,将利用平潭对台小额贸易的免税政策,让商户在更多大型展会亮相,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林巧英祖籍平潭,早年嫁到台湾台中。看好家乡发展,她回家乡创办英达对台贸易有限公司。随着台湾免税市场的建设,以及对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地,林巧英回“娘家”发展顺风顺水,英达贸易在平潭已有7个商铺。

林巧英热心,“有事就找我”是她的口头禅。由于热心,平潭台协会成立时就推选她为常务副会长,这已是她第二届连任常务副会长了。

对内,协会要做好已入驻台商的服务工作,配合区管委会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对外,则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台商来岚投资兴业。点开林巧英的微信,每当平潭台协会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外地台商考察团来拜访的微信页面,她总是第一时间转载。“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台湾朋友,他们都能够看到,经常会向我咨询,通过朋友圈我就吸引了不少台商前来投资。”林巧英笑着说。

由于林巧英在平潭时间长,人又热情,前来平潭考察、投资的台胞就会找她帮忙,虽然占用了不少时间,但她觉得很快乐。杨彩琳也是澳前台湾小镇的第一批商户,来平潭后她认识了林巧英。“刚开始创业困难,市场还没打通,一些货物也是大姐帮忙处理的,这让我们特别感动。”杨彩琳说,有事找大姐成了她的习惯。

杨彩琳一家都在平潭创业,今年1月份,他们搬进了廉租房,一个月只要交700多元为他们一家节省了不少费用。说起申请廉租房,杨彩琳感触很多。作为常务副会长,林巧英一直积极对接平潭相关部门,为对台优惠政策落地跑了不少腿。在台协会的积极推动下,一批台胞终于申请到了廉租房。“申请、对接,一大堆的琐事,我们只要不明白就给她打电话,她都会有求必应。”杨彩琳说。

今年1月,林巧英当选为第十届平潭县政协委员。刚刚当选,她就马上提交了《实现“台车入闽”常态化》提案,通过自己的车辆入闽碰到的问题,提交了她的第一份提案。“‘台车入闽’是很好的政策,如果在平潭能够看到很多台湾车辆,那么将会增加很多台湾元素,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林巧英说。

林巧英除了打理生意外,做得最多的就是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事情。最近,她又在筹备两岸妇女联谊会,希望台胞女性在大陆投资兴业权益能得到更多保障。

“我是‘老平潭人’,也是‘新平潭人’,但两岸都是一家人。我愿为两岸交流搭建连心桥,为共同家园建设多做贡献。”林巧英说。

 

李佩珍:村主任助理上任记

今年寒假期间,芦塘书院开展艺游乐活动,李佩珍为孩子们讲课。本报记者 潘抒捷 摄

人物名片

李佩珍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发展研究基金会规划师,厦门市海沧街道美丽乡村建设顾问,海沧街道青礁村主任助理,芦塘社区书院负责人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2月27日下午4时,厦门海沧区海沧街道青礁村芦塘书院“四点钟学校”正式开课,首批40名小学生学员正在诵读《颜氏家训》。夕阳下,书声琅琅,古厝旁,书院负责人李佩珍频频点头。

李佩珍,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的一名规划师。提起她,很多人就会想到青礁村的院前社。2014年,海沧区民政局邀请多名台湾专家为当地村居“把脉”,李佩珍名列其中,具体负责院前社的规划与改造。在她的帮助下,院前社推行“垃圾不落地”,改造闲置土地为“城市菜地”,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台湾创客入驻,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当合同到期时,李佩珍选择留在海沧。“我不想走了。”她坦言难以割舍,想留下来见证青礁村的发展。而几年间出色的工作,也让她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村主任助理。

新的身份,让李佩珍有了新的工作思维与方式。“以前总觉得有没有职衔不重要,工作照样干。但被聘任为主任助理后,就会跳出一点一域,从全局上来考虑规划改造,并注重均衡发展。”她说,青礁村有7个自然社,全村要注重整体感,制定好村庄的整体规划,各社要在整体规划下找到自己的主题,不能“各自为战”。

再兴芦塘书院,这是李佩珍上任后打响的“第一炮”。芦塘社现存不少富含历史韵味的闽南古厝,其中清朝嘉庆年间设立的芦塘学堂最为出名。彼时,这家学堂不仅教授四书五经,还教授英文与音乐。“芦塘学堂可以成为心灵栖息的场所。”李佩珍的建议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学堂也于去年12月9日以芦塘书院为名正式揭牌。作为书院负责人的她,张罗着打造国学讲堂,邀请彭一万等本地文史专家讲述《颜思齐开台》《陈炳猷建成莲塘别墅》等原汁原味的海沧故事,营造了浸染耕读文化的浓厚氛围。

青礁小学的学生四点就已放学,而不少家长一两个小时后才能下班,在这个时间差内,孩子难有妥善的照顾。怎么办?芦塘书院开张后,细心的李佩珍多次征求村民意见后,决定依托书院开办四点钟学校。她说,在这里孩子们将有乡贤、退休教师等志愿者专人辅导作业、指导朗诵,完成作业后,还可以参加“我是小园丁”项目,亲身体验耕田、播种、收割,从中理解耕读文化的含义。

筹备兴建颜思齐文化公园,这是李佩珍要做的第三件大事。上个月,青礁村成立筹备处,计划在过田社建设颜思齐文化公园。作为筹备处成员,李佩珍多次召集村民开会讨论公园建设事宜,并向与会人员讲解如何挖掘颜思齐故里等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农村集体旅游经济。作为台胞代表,她还发动两岸颜氏宗亲捐献资金,用于公园建设。

李佩珍的努力,村民们看在眼里,更记在心上,他们都说:“我们都把佩珍当成姐妹,她是我们村里的一分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