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15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刘龙海)3月3日起,本报发起了为期一周的“金融消费安全调查”,此次调查的内容包括银行服务、银行收费、银行卡使用、电信诈骗、网络金融诈骗、理财产品风险、个人征信、保险安全风险等8个方面。投票结果显示:投票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电信诈骗”、“网络金融诈骗”与“银行卡使用问题”,占比分别为36%、32%、31%。接下来,我们将邀请我省银行界人士对大家关注的金融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 今天要聊的话题是“电信诈骗”。记者走访我省银行界了解到,目前“电信诈骗”有两种较为常见的手法。 骗术一 谎称“退款”诱用户进钓鱼网站 行骗手法:冒充网上店家来电,谎称持卡人购买的商品缺货将给其退款,随后骗子以短信形式发来退款链接。持卡人点击后将会进到冒充的网购平台退款官网,被要求登记其个人信息,骗子从网站后台获取个人信息后,再骗取持卡人支付验证码,进行盗刷。 光大银行福州分行提醒:在接到“店家”来电后,先联系网购平台官方客服,判定来电者的真实身份;不要点击以短信形式发来的任何链接;在收到动态验证码时,请仔细核对短信中的业务类型、交易商户和金额是否正确。 骗术二 冒充公检法使出连环骗术 行骗手法:一人冒充快递员或电信、邮政等工作人员给事主打来电话,再由“所谓工作人员”将电话转至“公安局”、“检察院”或“法院”,称事主的身份证信息泄露,涉嫌洗黑钱、贩毒、诈骗等犯罪,要求事主配合调查。行骗时,骗子还会通过传真或网络出示有事主照片、身份证等信息的假的通缉令,让受害者信以为真,从而落入圈套。 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提醒:公检法人员绝不会仅通过电话通知你涉案,更不会要求转账验证;骗子往往使用改号软件冒充公安机关号码打来电话,接到这类电话可直接向当地公安机关核实;要求当事人登录所谓公安、检察院网站查看通缉令,肯定是假的,一定不要相信。 |
相关阅读:
- [ 02-20]福建遭电信诈骗者五成为中老年人 多数人受骗后未报警
- [ 02-06]男子遭电信诈骗 芗城公安成功止付诈骗款
- [ 11-30]再有21名台诈骗犯从马来西亚遣返大陆
- [ 11-05]最高检:11个月内批捕1.3万余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
- [ 10-19]工商银行高山支行多措并举防电信诈骗
- [ 10-13]广东女大学生被电信诈骗自杀身亡案7名嫌疑人被批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