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29日,省委政研室、省农信社在榕联合召开福建农信“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共同推进全省农信系统加快发展。
福建农信是我省网点最多、员工最多的金融机构,在实现全省乡镇网点全覆盖的基础上,还在1.5万个建制村布设便民点,基本实现了金融服务村村全覆盖。近年来,福建农信强化服务“三农”功能,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经营原则,发展普惠金融,存款总量在全省银行业居第2位,发放了全省50%以上的农户贷款、30%以上的小微企业贷款和近8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涉农贷款占比达74.15%,高出全国农信系统平均水平近12个百分点。
根据“十三五”规划,福建省农信社将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三大主力军作用,建设升级版福建农信。目标是全省农信资产总额突破一万亿元,存款总量、支农支小贷款余额、为民服务网点这三项主要指标达到和保持全省银行业第一位,风险防控、资本利润率、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这三项指标保持全国农信前列,“四好银行”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新贡献。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以及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冲击和同业竞争加剧等影响,福建农信应当如何发力?研讨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出谋献策。
相关报道
打造“四好银行” 建设“升级版福建农信”
东南网3月30日讯 全省农信共有67家独立法人机构(其中农信社47家,农商银行20家),由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根据省政府授权进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全省农信社、农商银行拥有营业网点近2000个,占全省银行业机构网点三分之一强,从业人员2万多人,金融服务实现全省乡镇网点全覆盖,并基本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2016年末,全省农信资产总额超700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超5000亿元,各项贷款超3000亿元,所有县域存款市场份额均位居第一。
发展形势分析
地区经济内外部环境变化明显,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金融改革发展。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普惠金融等重大决策部署,为福建农信带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福建农信要继续深耕“三农”市场,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严防风险,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更大贡献。
吴国培
[专家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
福建省政协常委
福建省政府顾问团成员
“十二五”期间,福建农信坚定支农支小主方向,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支持“三农”“小微”与贯彻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统一,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十三五”是寻求转型升级之路和金融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金融发展新常态,福建农信制定了《“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顺应发展趋势,谋篇布局,开启改革发展的新篇章。我认为福建农信“十三五”期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发展方向,切实发挥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三大主力军作用。正确理解央行实施货币信贷政策的意图,把支农支小金融服务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经营原则,保持支农支小工作力度;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开展金融服务,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二要加快转型发展步伐,适应宏观审慎管理要求,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更加注重资本约束,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向轻资产、轻资本经营的发展模式转变。三要牢牢守住风险底线,面对日趋复杂化的金融风险,以宏观审慎管理为抓手,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稳健经营、行稳致远目标。
黄建清
福建省委办公厅厅务会议成员
福建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福建农信发放了全省50%以上的农户贷款和30%以上的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的70%以上,在合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福建农信提出建设“普惠农信”目标,明确“四梁八柱”架构,体现新发展理念要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符合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和福建金融市场实际。一是突出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从支持农村地区、落后地区的实体经济活动入手,着力构建一个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普惠金融体系,为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提供金融助力。二是突出在福建发展再上新台阶中的坐标定位。主动在“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中寻找定位、发挥作用,提出坚持“支农支小、扶贫扶绿”的根本理念,并明确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最大程度体现农信系统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三是突出银行业转型突围的发展方向。着眼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后银行业迎来充分竞争时代的挑战,强调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抓住了被忽视的“长尾客户”,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一定可以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伍 斌
福建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福建农信“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打造“四好银行”,建设升级版福建农信这一目标,既创新又务实,既积极又稳妥,既注重数量又讲求质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必将成为引领福建农信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特别是在服务“三农”方面,《规划》提出将主动对接服务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支农支小“十百千万工程”、金融扶贫“1550”工程、绿色信贷“1357”工程和助力民生“863”工程,这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我省“三农”发展需求,也符合福建农信发展实际。
作为我省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希望福建农信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创新产品,完善机制,提升服务,继续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积极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支持我省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农业厅将与省农信联社加强战略合作,共同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做出新贡献。
欧明刚
《银行家》杂志副主编
《规划》较为客观地评价了福建农信“十二五”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十三五”规划的初始条件和环境因素,较为科学地提出了“十三五”积极而又稳妥的发展总目标及八大体系的分目标,明确了战略重点领域和相应的保障条件。
《规划》的特色有五点:一是在战略重点上,不忘初心,抓住普惠金融这个农信系统的核心业务,以更好地服务民生。二是在战略措施上,抓住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提升竞争力。三是在管理重点上,坚持稳中求进,强化风险管理,确实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确保整体农信系统安全运行,打造百年老店。四是在保障措施上,重视队伍建设和IT建设。五是强调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确保农信系统的创造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胡建荣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党组成员、副主任
“十三五”时期,福建农信要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发展战略规划、工作思路和有力举措,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升级版福建农信,精准融入和更好地服务福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大局。
一是坚守目标定位。福建农信要坚持服务“三农”、县域经济、支农支小及扶贫扶绿的发展定位,当好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和民生金融主力军。二是坚持改革推动。福建农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要通过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加快推进集团化、特色化、综合化、多元化建设进程。三是强化创新发展。当前,福建农信正步入大有作为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更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创新中运用和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开拓发展新领域、新空间,创新服务模式、金融产品。四是发展普惠金融。福建农信要在各级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支持下,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构建金融服务网格化工作机制,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普之于农,惠之于民。
李鸿阶
福建社会科学院
党组成员、副院长
福建省政府顾问团成员
福建农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转型、控险、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为新福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建议福建农信“十三五”时期继续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强化支农战略定力。坚持以支农服务为主线,重点扶持优势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二是优化支农金融结构。紧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工作重心,实施支农支小“十百千万”工程,创新涉农信贷产品,优化涉农信贷结构,助推农业结构升级、农产品结构优化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促进绿色发展。三是夯实强农惠农基础。从民生金融入手,确保涉农金融高效精准足额投放。加快实施金融扶贫“1550”工程,开展机构联动、特色产业、贫困群体、扶贫项目“四个精准对接行动”。完善联动扶贫工作机制,主动破解扶贫担保难题。
高 强
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项目导师、博士
福建农信可以在“十三五”期间加大科技金融投入,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金融扶贫领域的应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整合民政、林业、渔业、人社、司法等政府部门相关扶贫数据,建立省内贫困户的数据画像,精准统计贫困人口分布,整理完善贫困数据档案,提升扶贫精准度和成效。二是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风险控制方向的应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全面采集并解析政府、法院、工商等多维度外部数据,结合内部数据积累,推进数据信息结构化,更好地进行风险预警和预测。三是大力推进“云金融”在绿色银行的应用。充分挖掘云金融共享大规模的数据整合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反欺诈能力、风险评估能力、风险监测能力,促进金融云在定制精准营销模型、精准扶贫模型、扶贫监测模型、风险偏好模型、信贷审批模型、资产管理模型等领域的应用。
郭 晔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
我认为普惠金融的核心是拓宽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纵观全球经验,为了达成这一核心,普惠金融主要有四种发展模式:制度创新与放松管制、代理银行、小额信贷与微型信贷、技术创新与移动支付。现阶段,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头,重点突破口在于后两种模式。
福建农信在支农等小额信贷、微型信贷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据此,我建议福建农信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重点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围绕农村金融进行产品和制度创新,实现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例如结合农地改革推出金融产品、绿色农业金融、农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等;第二,借力互联网金融,实现农村金融信息化和大数据风险管控,如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各农信社间的联盟链、建立农村中小企业信息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构建征信网络等;第三,利用金融科技的发展,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深度,如分析农户的社交网络进行金融精细化服务等。
肖 阳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福建省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秘书长
福建农信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整体发展战略的中心工作之一,认真处理好五个关系,以确保战略规划的系统推进。第一,把握好“服务三农”基本定位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发挥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三大主力军作用为基本导向,确定福建农信的基本使命和战略愿景。第二,把握好福建农信的转型升级与企业文化变革的内在关系,要在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层面积极导入创新文化,实现对自身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动态调整。第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金融风险管控结合起来,培育合规文化的同时,强化以风险管控为导向的理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第四,把福建农信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福建农信”品牌建设相结合,强化社会公众对福建农信信任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第五,把企业文化建设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强化员工对企业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使福建农信成为优秀人才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事业成长平台。
陈 清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
未来几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福建农信应走出一条差异化经营的普惠之路。一是坚持走小客户、大群体之路。充分发挥在农村耕耘时间长、从业人员多、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围绕“三农”特色、地区差异、个性需求,不断丰富金融产品,提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质量、多元化产品。二是坚持走小账户、大市场之路。着力保持账户规模,培养存款自然增长的通道,保证存款来源稳定性,推动做好养老账户、代理账户的增量扩面,进一步提高客户的黏度,做好“以小博大”的文章。三是坚持走小银行、大平台之路。保持开放的心态,建立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的多方位合作平台,及时获得更多的经济信息和金融需求,掌握各行业的新动态和新变化。
林丽琼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
“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福建农信要紧紧抓住中央大力支持福建发展的有利时机,紧密对接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战略,在边境贸易、结算上探索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在资本结构优化上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引进外部资本充实实力弱的行社,推动有实力的行社“走出去”,让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紧紧抓住中央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围绕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切实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绿色金融、扶贫金融、社区金融等方面挖掘福建内涵,打造特色服务,让产业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联动,借力高校的智力支撑,开展面向农户、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的调研和课题攻关,推动精准施策,让智力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
杨少芬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处长
《福建金融》杂志总编辑
建议福建农信在“十三五”时期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把握改革发展的政策机遇。把握农业供给侧改革机遇,加大涉农业务发展。关注自贸试验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等机遇,积极利用各种政策红利,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发展。二是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立足自身定位,更加重视涉农业务,并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自助服务系统的建设,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实现金融服务的多样化。三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因时因地制定细化风险处置方案,密切加强与风险处置各方关系人的沟通。建立健全金融风险识别和评价制度,重点做好关键和敏感业务的风险评估,防止盲目追求做大,切实为农村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四是借鉴台湾经验促进农信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台湾农村金融起步较早,综合体系比较健全,在金融监管、风险控制和配套服务等方面都建立了较完善的机制,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