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杜浔酥糖"十年商标争夺战 期望能释放地标红利

2017-04-12 09:01:1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原产于漳州漳浦县的杜浔酥糖便陷入了这样的困境。经过近十年的维权,杜浔人终于成功注册“杜浔酥糖”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并寄期望其能释放地标红利。

“杜浔酥糖”的回家路

东南网4日1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薛敏灵 洪锦城 戴裕辉 文/图)

核心提示:

地理标志,指的是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其特定质量、信誉等特性由当地自然或人文因素所决定。我国现行的《商标法》,规定了以注册商标的形式,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地理标志商标,不仅仅是对商品与原产地关系的标识,更是对其品质与信誉的背书,其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正因如此,地标不仅成为各地打造公共品牌的手段,也引发了抢注商标、冒用地标等市场乱象。

原产于漳州漳浦县的杜浔酥糖便陷入了这样的困境。经过近十年的维权,杜浔人终于成功注册“杜浔酥糖”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并寄期望其能释放地标红利。

漳浦酥糖企业员工在手工流程制作漳浦酥糖。张文艺 摄

杜浔酥糖不姓“杜”

63岁的杜浔人邱国强,从事酥糖生产近20年。他一直遵循地道的酥糖古法制作工艺。“将本地土产的花生去膜洗净,加上白糖、饴糖、猪颈油、三角鱼汁等煮拌,炒制时需要精准地把握火候。”邱国强说,由于香甜清脆的特性,杜浔酥糖别名“隔壁响”。全镇分布着近40家大大小小的酥糖生产企业。他们习惯在自家产品包装上标识“杜浔酥糖”。

然而,这一惯例在2007年被打破。当年,包括邱国强在内的一众酥糖生产者,遭遇了一次“被打假”。“漳州市龙文区工商部门接到举报称,我们侵犯了‘杜浔牌’商标的专用权。”原来,早在2004年,杜浔人卢某便申请注册“杜浔”商标,之后将其用于自家企业生产的糖果、酥糖等产品。这家企业位于龙文区蓝田经济开发区。这也就意味着,“杜浔酥糖”从此不再属于杜浔的酥糖业者,而专属于数十公里之外的一家外地企业。

除了工商部门打假,杜浔的酥糖厂商甚至还被诉诸公堂。迫于压力,他们不得不撤下“杜浔酥糖”这个公共品牌,改用自家品牌。即便如此,邱国强依然感到不解:“杜浔酥糖怎么能不姓‘杜’呢?”在他看来,杜浔酥糖的独特口感源自当地特色原材料,以及百年传承的独特工艺,“‘杜浔酥糖’是杜浔人的共同财富,是能够反映所属产品的地理特点、历史原因的地理标志,它应当是一种公益性品牌资源,不该为个人所独占”。

漳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广股负责人郭伟京认为,杜浔酥糖不姓“杜”的背后,是地理标志与普通商标的冲突。我国现行《商标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不得作为商标。这一界定,使得县级以下行政区划的地名有可能被抢注为商标。由于原产地名称背后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市场价值,不少地理标志被个人注册为普通商标。

事实上,陷入类似困境的地理标志不在少数。1994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规定地理标志可被注册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从2008年开始,漳浦县工商部门启动了地理标志商标推广计划,至今全县已注册地理标志24个,数量居全国县域前列。深土花菜、六鳌紫菜、大南坂菠萝等名优特产品位列其中。

但这个过程中,郭伟京发现,不少地理标志早已被个人抢注为商标,“沙西镇的红鲟、血鳗、泥蚶便被一个本地人抢注,最终在工商部门的协调下才得以协商解决”。但杜浔酥糖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邱国强称,当地酥糖业者曾两次找到卢某,请求对方将“杜浔酥糖”改为集体商标供当地业者共同使用,遭到对方拒绝。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