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五夫镇通过三项举措,既完整保护了当地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又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鱼和熊掌这样兼得
荷花盛开的时候,前来五夫的游客络绎不绝。 朱燕涛 摄
东南网4月14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通讯员 顾文静 王怡然)武夷山市的五夫镇,因一代理学大师朱熹曾在此著书、立说、授徒、生活近50载而蜚声海内外。五夫镇至今留存30多处朱子理学文化遗迹,而兴贤古街则是五夫历史遗迹最为集中的地方。古街全长1000多米,贯穿兴贤、五一、五夫3个建制村,有朱熹讲学立说的兴贤书院,有济灾救荒的朱子社仓,有感受朱子跫音的朱子巷,以及刘氏宗祠、连氏节孝坊等10余处古建筑。兴贤古街,是五夫镇这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的核心保护区。
在兴贤古街上,除了朱子理学文化遗迹外,还有不少当地老百姓世世代代在此居住的古老建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人口的增多,古老建筑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居住需求。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如何协调?对此,五夫镇给出了答案:既要保护也要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生活在古街的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 吴恩儿 摄
辟新居,住房需求得释放
11日傍晚,在武夷山市五夫镇马道头的五一村安置区,44岁的王兆生正在装饰一新的家门口陪小儿子嬉戏。孩子今年8岁,在幼儿园上大班,每天回家都会把园里的新鲜事告诉爸爸。
王兆生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哪怕就在3年前,他还不敢奢望有这样的日子。在入住新房前,王兆生一家四口和他的两个兄弟的家庭,一起挤在兴贤古街的旧房里。旧房年久失修,走起路来地板吱吱作响。恼人的老鼠,还时不时来凑热闹。王兆生很想拥有一栋新房子。但到哪里盖房呢?他一度想到利用自家的宅基地。可五夫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对建设用地审批非常严格,王兆生最终知难而退。
那么,王兆生如何圆了新居梦呢?原来,针对老百姓的住房需求,五夫镇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兴贤、五一、五夫3个村的居民推出了新农村建设小区安置方案,从2015年3月起开始实施。这几个新建小区,相关手续规范审批,位置远离核心保护区。
五一村征地40亩,目前使用21亩,已安置42户,村民可以用古街旧的宅基地来置换;兴贤村征地4亩,第一期安置17户,建房资格采取报名竞标方式取得;五夫村征地近30亩,可安置100户,建房资格采取报名竞标方式取得,目前正在做规划设计和用地报批手续。
在距离朱子学校不到100米的地方,五夫镇新征地70亩建五贤小区,采取市场化运作,面向全镇开放购买。目前已经完成征地拆迁、用地报批、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有了好政策,王兆生看到了盖新房的希望。他决定在五一村的安置点自建新房。旧房占地130多平方米,3个兄弟共有。经过沟通,王兆生的哥哥把他的宅基地面积让给了王兆生,加上自己的份额,在缴纳了8625元补偿金后,王兆生在安置小区申请了一块占地100平方米的宅基地。2015年4月,王兆生的新家开始动工。一年后,新房盖好。去年10月2日,王兆生一家搬进新居。
住在崭新的房子里,王兆生每天都眉开眼笑,“水泥路宽宽的,配套设施都跟上,空气也很清新”。他的房子,被外地朋友称为别墅。
“群众建新房的需求有了顺畅的实现通道,我们在古镇核心区整治违建的压力一下减轻了许多。”五夫镇党委书记陈可兴说。
环境整治后的五夫镇,花红柳绿,碧水潺潺。 吴恩儿 摄
整环境,古街生活亦逍遥
在符合五夫镇朱子旅游整体规划及古街开发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政府大力支持村民创业。按理说,通过置换宅基地实现异地安置的居民已经失去了对旧房的所有权,政府有权把旧房收回。可没有人居住的房子反而不利于保护,五夫镇把眼光放得更远,不仅没有“驱逐”这些居民,还鼓励他们留下一些人在原地居住、创业。
如何让居住在古街的村民同样享受安逸的生活?五夫镇的答案是: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净化美化环境,进一步提升生活舒适度。为此,政府没少在细节上下功夫:重新建设雨污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建设宽敞明亮的旅游公厕;“三线”下地,消除空中的“蜘蛛网”;对房前屋后的空地进行绿化;对坑坑洼洼的路面重新建设,实现平坦畅通……古街环境综合整治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这几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区安置方案的实施,加大了整治力度。
古街的巨变,61岁的居民张齐德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在他印象中,古街原本很干净,村民们都在门前的水沟里洗衣服。但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把垃圾就近倒进水沟,后来人畜的粪便也排进去了。为了洗衣方便,张齐德曾砌了个水泥洗衣台,可没过多久,洗衣台因为吸收了污物的异味变得臭不可闻。他无奈之下,把洗衣台拆了。环境恶化,户外生活少了很多乐趣,天色一暗,他就躲进屋里看电视。
自从镇里对古街进行环境整治后,张齐德渐渐发现自家附近的环境好多了。门前的水沟没了臭味,昏暗的路段有了明亮的灯光,随处耷拉的电线也没了。环境清爽了,张齐德的心情也好了。更可喜的是,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提升了。“有一天,我顺手往地上扔了一个烟头,9岁的孙子看到了,提醒我不能乱扔垃圾,搞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张齐德说。
看着一天天好起来的环境,张齐德心中有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在自家开个饮食店,在服务游客的同时赚点钱。
谢福兴在家里开店,把自制蓑衣等卖给游客。 吴恩儿 摄
巧利用,古镇焕发又一春
“无论是引导百姓集中安置,还是创造条件让百姓在古街安居乐业,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古街能够在保护中发展。”在五夫镇负责人看来,古街能够得到完好保护,只是留住乡愁的开始,要想让古街焕发新春,就必须让它“活”起来。
刘继章现在是五夫镇兴贤村的村主任。讲起自己的过去,刘继章红了脸。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刘家曾经在不符合规范的区域盖房。理所当然,这座房子成了违建整治对象。当镇里要拆他房子的时候,刘继章想不通,组织了20多个亲朋好友到现场阻止。经过沟通,违建终究还是被拆了。
去年下半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开始,一直在外打拼的刘继章决定回乡参加选举。这时候的他,对于家乡的保护和发展,看得更清晰了,他想在家乡重新创业。
刘继章的老宅在古街上的五夫里42号。前来五夫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里有几名妇女想开店,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场所。刘继章将自家老宅让出,免费提供给她们经营“兴贤家嫂茶”。老宅的对面,也是一栋古屋,刘继章把它租了过来,重新修缮后作为茶吧对外营业。
除了古街核心区的老宅,刘继章还租下了7栋废弃不用的旧式烤烟房,打算将它们改造成独门独户的民宿。烤烟房分两层,改造后底下一层是客厅,上面一层是卧室,而烤烟房的房顶还可以打开让住客看星空。此外,他还打算将烤烟房附近的莲田租来,放入小舟,让游客泛舟赏莲。
像刘继章这样被古街保护打动从而回乡创业的还大有人在。
李良生原本在泉州创业。看到家乡巨变后,他把自家的黄酒制作工艺进行提升,注册了“五夫家酒”。现在,他把五夫镇上荒废已久的老仓库租了下来做酒肆,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造,争取在今年农历六月十九的荷花节前开门营业。
谢福兴有制作蓑衣的手艺。他原本在家做好蓑衣后,等到赶圩的时候出售。政府鼓励他在家展示、出售蓑衣。现在谢福兴开的店,也成了游客追逐乡土情怀的一个景点。
“历史积淀深厚的老房子,老百姓不仅不拆它,还充分利用,把生活经营得红红火火。随着古镇在保护中发展,朱子文化也传播得更远了。这样的状态,我很喜欢。”对于兴贤古街的繁荣,陈可兴充满了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