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人文交流,福建唱响好声音
东南网5月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海上丝绸之路之于福建,不仅是一条海上贸易大通道,也是一个具有丰厚内涵的文化载体,更是一条沟通海内外民众情谊的友谊之路。
“走出去”,海丝文化矩阵再出发
一部优秀的文艺精品,不仅能鼓舞打动人,更能传递出和平友好的中华文化核心理念。
“向世界传播海丝精神,大型舞剧《丝海梦寻》近年来在努力。”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说,由福建歌舞剧院创排的《丝海梦寻》演绎了800年前泉州港一家两代水手远航西亚的感人故事,艺术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商船竞发、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盛况,向世界各国传递中国人民的对外友好传统,传递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美好愿望。
有专家指出,这部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艺术上的突破和提升,更是我省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体现。
定位精准,《丝海梦寻》收获掌声。自2014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相继在联合国总部、欧盟总部、吉隆坡、雅加达及新加坡等6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或地区上演,其中仅在吉隆坡的演出,就以单场超过4000人的观众数量创下纪录。
近年来,我省大力挖掘和弘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推进海丝文化建设工程,打造海丝文化品牌,实施福建文化“走出去”战略。
据介绍,以大型舞剧《丝海梦寻》为龙头,福建打造出越来越多具有福建特色、面向世界表达的优秀剧(节)目,推动形成福建海丝文化艺术精品集群效应。比如,创排越剧《海丝情缘》、莆仙戏《海神妈祖》、杂技剧舞蹈诗《海峡情缘》和舞蹈诗《大海,我的家》等,其中《海神妈祖》入选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展演剧目。
文艺演出效应良好,文物展览更让人重温海丝的厚重历史。由福建博物院历时三年、联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数十家博物馆共同筹办的“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联展”,展出51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240余组件。这项展览不仅斩获全国博物馆展览最高奖,还赴东盟国家、联合国总部巡展,获很高评价。
我省还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五届南洋文化节等活动;与35个国家建立84对国际友城关系,并在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等国举办“中国·福建周”活动,开展省(市)情推介、项目对接、产品展销、文化交流、产业园区建设等活动,促成多项合作协议和意向。
华文教育加大力度“走出去”。省委宣传部(外宣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牵头实施的文化“走出去”项目——闽侨书屋,已在菲律宾、丹麦、巴西等10个国家设立10个闽侨书屋。这些年,省侨办从全省50多所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学校选拔优秀教师和文化传承人,组成“中华文化大乐园”共庆中国年讲学团,赴海外华文学校举办夏令营,使海外华裔青少年在海外就能学习中华文化。2016年,全省共赴外办营11期,参营的华裔青少年超3000人。
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数字文化长廊,建设“一库二网二平台”。同时,申报15集电视专题片《丝路百工(第一季)》和30集微视频《泉州海丝文化微视频》等。
“请进来”,海上丝路人员交流愈发热络
曾经,众多闽籍乡亲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如今,东盟国家2000多万华侨华人中,就有超1000万人祖籍福建。可见,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有着天然优势。
近年来,我省构建华文教育体系,以祖地、祖厝为纽带,创建“五级联办”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的模式。
4月1日,2017年“中国寻根之旅”——菲律宾华裔学生学中文夏令营在晋江开营,1024名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在闽开启文化寻根和中文学习之旅。据悉,自2001年起,晋江籍著名侨领陈永栽就资助菲律宾华裔学生学中文夏令营,至今已有17届,受益营员累计超1.3万人。
欧洲福建发展联盟连续两年开展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来自英国、德国、西班牙、波兰等国的上百名华裔青少年营员来闽参观学习。据统计,我省每年举办近百场夏冬令营,让4万多名华裔青少年受益,其中,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营员数超7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贸繁荣的重要桥梁,还是播种友谊、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省侨办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夏冬令营主要聚焦华侨华人新生代,让海外华裔青少年更了解福建和中华文化。
缔结姐妹校,推动合作交流。2016年,我省8所中小学学校与海外相关学校缔结姐妹校,闽港两地7所学校签订协议,成立“七校联盟”。
省侨联主席陈式海告诉记者,省侨联将加大“网上侨联”建设力度,明确“一总网两平台”的工作思路,即构建福侨世界总网,着力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泉州建设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
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到福建旅游的人数逐年递增。2015年11月,25个国家和地区的旅行界人士以及境内外90家媒体,组成海丝旅游资源考察团抵达泉州考察,挖掘泉州的海丝申遗点和文化点。此外,今年2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正式开学。4月,华侨大学与泰国东盟普吉泰华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搭平台,探寻讲好中国故事的福建元素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福建人向海外移民的同时,也把大量带有福建元素的中华文明带到世界各地。”有关专家表示。
福建先民漂洋过海,妈祖文化随之走向世界。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遗名录。目前,全世界拥有妈祖宫庙5000多座,其中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甚。
去年以来,发挥妈祖文化作用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首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莆田举办,邀请19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名嘉宾出席,再次推动妈祖文化“走出去”。对此,马来西亚王子国际学院教授丁才荣表示,妈祖和妈祖文化就是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心相交”的桥梁。
莆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柄椿表示,为架起妈祖文化这座心灵相通的连心桥,莆田陆续推动“天下妈祖回娘家”“湄洲妈祖巡天下”“两岸海上祭妈祖”“四海同唱妈祖歌”“五洲共颂妈祖恩”等活动,今年将先行举办“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加快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
“除了妈祖文化,广泛应用于闽台两地的闽南方言,影响世界几十个国家。而闽南望族、闽南企业遍布东南亚。”陈式海建议,可以探讨闽台联手打造闽南文化品牌,办好世界闽南文化节和闽南歌曲演唱大赛。此外,构建“人员走出去、文化走出去、产品走出去、项目走出去”的格局。历史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输出丝绸、茶叶、陶瓷和铜铁器四大宗,当前应注重促进文化“四中”输出,即加强中文(汉语)、中餐、中茶、中医的传播。
作为福建重要物产的茶叶,历史上也曾是海丝的重要商品,并因此形成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去年5月,由省农业厅、福建日报社共同主办的以“丝路帆远 茶香五洲”为主题的大型福建茶经贸茶文化交流合作活动——“闽茶海丝行”在德国柏林启动后,先后走进9个国家,为欧洲、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奉上一杯多彩闽茶,同时还设立闽茶文化推广中心,开展茶文化、茶艺培训,建立起闽茶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平台。
采访中,有关专家建议,对福建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开办的数万家中餐馆,以及福建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根雕木艺、泉州丝绸画等手工艺,完全可以挖掘,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树立并推广闽派品牌,尽快成为对外宣传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
如今,随着我省海丝文化人员交流的热络,海丝文化品牌愈来愈深入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心中,海丝之梦也将传递得更广阔更久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