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文博会上,闽文化充分展现跨界融合效应——
“文化+”的别样魅力
东南网5月16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陈静)15日,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幕。会上,我省新兴科技型、传统工艺型文化企业汇聚,福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成就精彩呈现,“文化+”新业态、新模式的别样魅力尽显。
红色文化+科技
戴上VR眼镜,脚下是锁链森森,江水滔滔;环顾四周,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努力向前;用力一掷,手榴弹便在敌营应声爆炸……这是记者在文博会福建馆的网龙公司展台体验到的情景。该公司研发的这一国内首款红色革命教育题材VR体验项目“飞夺泸定桥”,让人不禁感叹,原来红色教育可以这么生动和酷炫。
“红色文化+科技”为网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依托先进的VR技术,网龙公司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推陈出新,通过虚拟体验式互动学习,提供了全新的体验式参观游览、革命历史知识学习、革命传统精神教育等服务,构建体验式红色教育的新模式。
网龙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独创的体验式红色教育生态系统包括丰富的红色教育VR教学资源库、世界先进的VR学习终端,以及功能齐全的VR体验中心。在形式上丰富多彩,VR虚拟场景、VR微影片、VR微动画、VR体感、热感互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实现立体化体验教学。
红色文化与科技突破性地深度融合,使红色文化作品多角度精彩展现。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红色文化立体传播平台——八闽文化云,是国内首创的文化对接集成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基础文化活动、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电子档案库和媒体资源库,将建成福建省最大最全的文化内容集成融合平台。
互联网+传统文化
文博会上,福建馆着重呈现了我省媒体融合发展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态。
《新福建》客户端是福建省委打造新闻宣传“一报一台一网(端)”重要舆论阵地的组成部分,由福建日报社主办,设置新闻报道、“一县一端”、政务发布和公共服务四大平台,目前用户已超百万。
“在移动媒体时代,福建日报的权威地位更加巩固了,其客户端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将报纸《理论周刊》的优质内容推送到东南网、《新福建》客户端广为传播,让更多读者共享。”在福建馆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展台前,来自黑龙江展团的媒体同行何欣说。
“互联网+”趋势下,媒体纷纷开辟文化发展新阵地。东南卫视政论节目《中国正在说》树立“中国自信”;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以“4D书城”创新“互联网+电子出版”领域,发挥传统书业优质资源的聚合效应……
新技术,促业态升级。文博会福建展区上,画质高清、色泽饱满的大幅3D立体画夺人眼球。“传统3D工艺采用
纸张打印、人工裱贴的方式,无法实现工业化、产能化。”福建省中煌立体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建军说,公司自主研发3D立体图像设计和处理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立体图像直打技术,实现了从手工制作到工业化、标准化、产能化、规模化生产的突破,公司从而成为行业领跑者。
而福州漆艺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3D打印技术融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催动传统漆艺新生。
高科技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文化的创作力、表现力、传播力,而且促进了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加速了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时尚
福建馆的一批高端时尚文化产品、文化创意精品、家居文化产品等,突出展示了“文化+时尚”的魅力,参观者络绎不绝。
这是一个可以品香的播放器,散发着芬芳,南音辗转,旖旎成一片云淡风轻——泉州市大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研发的木质品香音乐盒,有琵琶、莲花、葫芦等器型,由手工雕刻打磨成,内置SD卡,还可通过蓝牙连接播放音乐。
在开放环境中可以随身佩戴的驱蚊胶囊、多种天然植物香药制成的脐炙贴……福建省沉瑜香香文化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传统香养文化的挖掘、研究、整理,由临床丰富的中医和专家院士组成的团队研发生产出一系列养生香产品。
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许旭明说,现在泉州不少企业在打造文化创意产品时,力争从传统文化形态当中提炼出设计元素,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承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
福建良亚工艺品有限公司展示的竹灯具,每根竹丝都厚薄均匀,精细一致,古色古香中带着高雅,洒脱中带着清新,观者无不赞叹。公司总经理潘武介绍,公司的竹艺饰品,编织上采用传统手法,而刨光、打磨等则用机器,力求把现代制作和传统手工相结合,让传统的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更好地走向市场。
记者手记>>>
打造文化发展新动能
与往届相比,本届文博会福建馆参展企业的科技含量更加凸显,文化搭载“科技车”的特色更为鲜明。依托创新科技,提升文化创意内涵,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增强了文化产品供给的有效性,激发了新的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品牌和产品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当前,福建要做的就是高擎“文化+”旗帜,迸发“1+1>2”的聚变力量,打造文化发展新动能,为文化产业持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开疆拓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一轮消费升级中展现新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