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贵生推着周兴海来到院子里,帮助老人加强身体锻炼。
东南网5月1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陈析兴 文/图)10日上午,连城县文亨镇敬老院,绿树沐浴在阳光下,草坪上跳跃着几只觅食的鸟儿,几名老人坐在花坛边聊天,一片祥和景象。
这是一个“大家庭”,10名孤寡老人来自镇里各村,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65岁。“感谢党和政府关心,现在住在这没啥可愁的。贵生两口子像儿女一样照顾我们,真是享福咯!”82岁的周千芳老人笑呵呵地说。
2012年1月,曹贵生和罗小梅来到这里工作。曹贵生是敬老院院长,兼着护理、采购、水电维修以及一切跑腿活;罗小梅除了是护理员,还兼烹煮、洗涮、洗衣、清洁等。5年多来,他们把孤寡老人当作亲人,任劳任怨、真心付出,让这些老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主动请缨 当好“家长”
今年57岁的曹贵生,是文亨镇富塘村人,持有高级电工证和保安证。来敬老院之前,曹贵生除了干农活,农闲时就到企业当保安或水电工,而罗小梅在一家地瓜干厂做临时工,两人年收入6万多元。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大学毕业后在卫生系统工作,另一个还在读书,一家人日子过得挺安定。
2011年底,文亨镇敬老院投入使用,当时有10多名孤寡老人入住。敬老院要聘请管理人员,消息一出,数十人前来应聘,可了解工资待遇后,大多数人又打了退堂鼓。“大家觉得这份工作收入低、活又累,没有休息日,还没有医社保。”曹贵生说。
敬老院招人难,可孤寡老人总要有人照顾,抱着让这些老人能够安享晚年的善良愿望,曹贵生和妻子主动请缨,来到敬老院。为了当好“家长”,也为了更便于照顾老人,他们把家也搬进敬老院,融入这个“大家庭”。
老人们住在宿舍楼的一楼,每间屋子住一人。透过明净的玻璃窗望进去,只见床铺整洁,脸盆、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摆放整齐。
临近午时,记者走进厨房。只见厨房一侧的水泥台面上,所有餐具有序地摆放着,一大块白净纱布盖在上面;灶台上,装着油盐酱醋的瓶子依墙排列整齐;铺着白色瓷砖的地面上,除了水池边有些水渍,看不到其他污渍。
罗小梅正在炒菜,一荤一素一汤,她做得很认真。“老人们自己定的伙食标准,每人每天6元多,所以菜式比较简单。但我们做菜不能马虎,要调好味道,特别是要干净,不能吃出问题来。”说话间,她将葱蒜撒进油锅,接着把芹菜、五花肉倒进锅里,顿时香气四溢。
曹贵生说,老人们口味不一,有的爱吃肉、有的爱吃菜,有的要辛辣、有的要清淡。为了让大家吃好,他们每天安排伙食前,都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吃什么、怎么煮,变着花样,在有限的资金内尽量保证营养均衡。
“每天买菜,都会请一名老人陪我去市场。”曹贵生说,有时为了买到便宜一些的菜,他要跑好几家市场,尽量帮老人们节省开支。
贴心照顾 当好“儿女”
“作为管护人员,一定要给老人们更多的照顾和陪伴,真情守护,尽心尽责。”曹贵生这么说,他们夫妻俩也是这么做。
“要是没有贵生他们的照顾,可能到现在我还站不起来。”80岁的周兴海老人感激地说。
去年,周兴海不小心摔倒,腿骨骨折,治疗后在床上躺了几个月。为防止老人长褥疮,曹贵生夫妻俩定时帮他翻身,每天换两次衣服,每周拆洗被褥。罗小梅像伺候父亲一样,每天数次到老人床前,忍着臭味为其端屎端尿。
如今,周兴海已能站起来,扶着支撑物还能走上几步。每天一有空,曹贵生夫妻俩就用轮椅推着他到院子里,老人一边加强锻炼,一边和老伙伴们聊天,心情舒展了许多。
今年2月3日凌晨1点,曹贵生像平常一样开始最后一轮查房。当他来到周千芳的房间时,发现老人满头是汗,不停地咳嗽、呻吟。
曹贵生立即给老人穿戴好衣帽,背起他小跑了20多分钟,把老人送到医院。病房里,曹贵生寸步不离,直到10多个小时后老人病情稳定下来,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
“老人患的是肺气肿,还好及时送来,不然就危险了。他这么细心地照顾,我们都以为老人是他的父亲。”回忆当时的情景,一位医生感慨道。
“贵生两口子就是我们这些孤寡老人的‘儿女’。”周千芳激动地说,这些年来,院里先后有3名老人离世,弥留之际,曹贵生夫妻俩始终在身边照顾,让他们安详地走完最后一程。
有的老人性格孤僻,时不时会发脾气,曹贵生夫妻俩从不计较,反而百般宽慰他们;有时老人遇上了不顺心的事,他们就抽出空陪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耐心地开导……
“这些孤寡老人生活挺不易,说实在的,要想照顾好他们,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诚心。”曹贵生深有感触地说,“工资40元一天,5年多没变,我的初衷一样没变,就是担起责任,像做善事一样把敬老院工作做好。虽说没有办法改变他们无儿女照顾的境遇,但至少可以尽我们所能,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