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闽台咱厝人,共同起大厝

2017-05-24 08:25: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闽台建筑文化同属一脉。早期闽南先民渡海迁台时,将闽南古厝的建造风格、工艺、材料带到了台湾,对岛内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闽南生态文化长廊上的槁林驿站,其原型是角美鼎炉厝。(资料图片)

古厝保护的台湾经验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闽南古厝的保护面临着考验。1978年,台北为实施城市改造工程,准备拆除林安泰古厝,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拆”与“留”的大讨论,最终以“编号拆除、移地重建”的折中方案告终。

自此,如何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闽南古厝,成为岛内业界关心的话题。近年来,台湾在古厝修复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位于彰化县鹿港小镇的龙山寺修复项目,一直被两岸业内人士津津乐道。

“由于香火的原因,龙山寺内的不少木梁、木雕、漆画、彩绘被熏得面目全非,为探讨修复方案,寺庙请来了专业修复团队,对修复方案、效果等进行评估,再决定是否采用该方案,并不急于马上动工。”周瑞丰说,修复方案通过后,整个过程坚持修旧如旧,寺庙里不少柱子因雨水与虫蛀,出现局部腐朽,施工团队选用了传统木材,对腐烂部分进行局部替换,并采用传统榫卯结构进行连接,尽可能地保留其原有韵味。

龙山寺修缮计划前后历经十年,体现了台湾匠人的专业与审慎态度。静态修复后,如何活化利用,岛内业界同样有一套自己的经验,文创、现代化技术等手段得到了集中运用。

周瑞丰向记者讲述了台式经验:为吸引更多游客,台湾北港武德宫在庙宇中引入了导览机器人、解签机器人;再如天后宫以信仰文化及建筑元素为IP,开发了大量文创产品,通过文创自动贩卖机进行销售;同时,不少古厝还导入了AR、VR技术,实现历史场景的虚拟再现。周瑞丰认为,这种活化方式,不仅盘活了古厝资源,也让古厝的修缮与保护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