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浦城精准施策 力拔穷根

2017-06-02 07:28:22 吴柳滔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综合运用搬迁式、造血式、兜底式等扶贫方法,人口和农业大县浦城逐步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脱贫攻坚新路

东南网6月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吴勇君 袁野)作为闽北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浦城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针对贫困户居住条件差、缺乏产业带动等关键问题,浦城把搬迁式、造血式、兜底式等扶贫方法结合起来,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完善基础配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一户一策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搬迁+造福,换个地方去致富

5月31日,浦城县官路乡王村村,俞忠虎正在弟弟俞水忠的帮助下,一起播撒薏米种子。“想不到政策这么好,不仅帮助我们发展生产,还帮我盖起新房。”谈起现在的生活,俞忠虎满脸笑容地向记者介绍,去年自己种了3亩薏米,增收3000多元,今年又在家人的帮助下,继续种薏米。

俞忠虎今年52岁,是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小因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吃饭靠兄弟姐妹救济,生活贫困。他的老房子在深山里,2016年被列为县里造福工程的异地搬迁对象。结对帮扶的县农业局干部华云文多次上门,帮助他搬迁,并寻找脱贫办法。

去年10月,俞忠虎家开始盖新房。两层新房占地51平方米,总花费6万余元,享受5.6万元的造福工程补助。为让他搬得出、能致富,华云文帮助他与一家合作社结对子,在合作社的指导下种植薏米。

“王村村是精准扶贫帮扶示范村,去年该村共有9户贫困户通过搬出深山顺利脱贫。”官路乡党委副书记陈富孙介绍,浦城薏米是国家地标产品,贫困户搬出深山以后,镇、村引导他们种植薏米,组织合作社与他们签订包销合同。王村村今年种植薏米800多亩,其中100多亩是贫困户种的。

县扶贫办专职副主任虞景荣说,对属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条件恶劣地区贫困户,县里全力抓好造福工程的政策落实和安置区建设。2016年,全县造福工程搬迁国定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121人,完成当年任务量的116.54%。一年多来,全县共发放易地搬迁奖金4017.3万元,搬迁贫困户已全完成住房一层建设和验收。今年,该县计划完成搬迁2300人,其中,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603人,目前已完成搬迁对象的摸底确认工作,已落实仙阳镇练村二期等9个集中安置区。

输血+造血,产业扶贫后劲足

近日,忠信镇宅门村的贫困户廖义和、陈全平向村里提出,想通过养蛇脱贫。经调研,镇、村干部立即帮助他俩各申请5万元的小额信贷,目前养殖房舍正在建设中。

“我们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力争策策精准实施产业扶贫。”虞景荣介绍,浦城开展“雨露计划”对贫困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去年针对薏米、蔬菜、果树、优质稻、莲子等产业,开展18期1300多人次的业务培训,提升贫困户的创业就业技能。今年,计划再培训1100人。

为解决贫困户发展种养的资金问题,浦城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力度,组织邮储等4家扶贫小额信贷合作银行进村入户,了解贫困户发展脱贫项目的资金需求。2016年以来,全县金融机构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163.47万元,53户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个人信贷151.9万元;16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信贷485万元,带动贫困户123户。目前,仍有5户贫困户、4家合作社尚在等待银行放款,总金额114万元。

为发挥大户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的作用,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1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浦城现有薏米专业合作社14家,薏米种植面积2.6万亩;丹桂种植面积近8万亩,规模种植户2.5万余户;涉及丹桂公司16家、个体经营户1万多户。薏米、丹桂等特色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吸纳贫困户1456户,其中以旭禾米业、木樨园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吸纳贫困户240多户;以官路神农薏米、新源薏米、枫溪高山蔬菜等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400多户。

“我们对今年有脱贫任务的5201人,采取半月一通报,实时跟踪更新贫困对象的台账信息,掌握他们脱贫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争取早日脱贫。”虞景荣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