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福建:构建多功能生态驳岸 让河岸"自由呼吸"

2017-06-09 08:07:05 张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在亲水景观工程中,硬质护岸是主流做法,但其存在明显弊端。用生态方式修复河岸,构建多功能生态驳岸,这一理念已在不少城乡滨水景观中得到应用——

东南网6月9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蓝腾 杨志慧)今年端午节期间,龙海市浮宫镇田头村来了许多游客。从村头古渡口出发,游客跟随摆渡人溯流而上,一路探寻这个古老水乡河运繁盛、商贾云集的历史场景。两岸遍植的水生植物,则为泛舟之旅增添不少野趣。

田头村河道曾是泥沙淤积、水体黑臭。当地实施了6.5千米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工程,通过河床清淤、构建生态驳岸,使河道旧貌换新颜。

“四面光、两面墙”有弊端

在田头村最初的规划中,生态驳岸并非首选。“按照市面上的主流做法,完成河道清淤截污后,就要用石料、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将泥土坡改造成整齐划一、坚固耐用的硬质护坡。”田头村党支部书记郭水发说,这一做法在业内被形容为“四面光、两面墙”,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强度大,经得住河水冲刷,抗洪性能高,但在无形中会破坏既有的水文结构,让水体自净能力大打折扣,生物多样性深受影响,亲水野趣难觅。

“密不透水的硬质驳岸,堵塞了渗水、滤水通道,隔断了河水与岸上土壤的交互,河水的自净化能力逐渐丧失。”龙海市水利电力工程技术队队长林站龙说,这也正是为什么不少内河几经整治,依然容易发黑发臭的原因。硬质驳岸的危害还在于,让各类水生动植物无法在坚硬的驳面上生存、产卵,失去栖息空间。

漳州城投集团规划设计部经理何文彬则从景观营造与人文体验的角度,分析传统驳岸的弊端:“硬质驳岸忽视了人在水边的感受,其人工痕迹太重,不仅形式单一缺乏野趣,还让人在心理上感到水体对自身的威胁,切断了人与天然水体的联系,无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事实上,业内对传统硬质驳岸的弊端早有认知。生态驳岸概念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2015年,省水利厅出台《关于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实施意见》,提出用生态的方式修复河岸,尽量将不合理的硬质护岸改造成生态护岸,形成水陆交融、互为一体的生态系统,同时确定了2020年为计划完成的时间节点。

水岸“生态窝”

漳州市龙文区“闽南水乡”示范段工程所处的九十九湾,沟通了九龙江两大支流西溪和北溪,是漳州流域最广的内河。这里自古就是漳州城郊水路交通要道。

2014年,漳州开始整治九十九湾。除了清淤、截流、拆建等标配做法外,当地尝试在保证护岸稳定的前提下,用生态驳岸取代硬质护岸。“闽南水乡”示范段所建造的生态驳岸,遵循着这样的基础结构:底部坡脚采用松木桩护脚,加盖混凝土垫层,再以阶梯式结构安放三层固滨笼石笼,最后覆种各类水生植物。

“河道驳岸采用的是梯形水泥石块,不需要水泥浆堆砌,石块与石块自然咬合,形成了凹槽与缝隙。”何文彬表示,新的护岸结构一方面有利于水体自然流动,进行水气交换;另一方面有利于泥土、草籽等附着,为水生动植物留出生存空间,形成“生态窝”,吸引小鱼、虾、螺蛳等水生动植物在此产卵、栖息。

水生植物是生态驳岸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出于景观营造的需要,我们通常选择多年生常绿亲水植物,并保证景观层次,实现不同季节错峰开花,但同时要充分考量其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方面的能力。”何文彬说,以水生植物菖蒲为例,其在水体中能有效吸收氮、磷、重金属等,还能对有机微生物进行分解和转化。目前,“闽南水乡”示范段已种植蒲苇、花叶芦竹、星光草、水生美人蕉、马尼拉草等水生植物约9万株。

田头村的生态驳岸更多考虑水生植物的适应性与后续管理成本,因此选择了本地野生品种蟛蜞菊。“这是多年生常绿水生植物,一年中有多个花期,且几乎不需要人工管护,适应性强。”郭水发说。

“生态驳岸不仅具有抗洪功能,还由于其可渗透性,可起到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何文彬认为,生态驳岸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水乡”示范段工程为了进一步增强水陆联系,还在河道两侧陆地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生态湿地绿岛、生态草沟等,以充分发挥蓄水、滞水、调水等作用。

来自生态驳岸的红利

对于郭水发而言,生态驳岸带来的最大改变,是生态的改善。“过去田头村河道里盛产田螺,家家户户下到水里摸田螺,在热锅里翻炒一下就是美味的河鲜,但后来这样的好料只能回味了。”郭水发说,如今,水体中的动植物多了起来,石螺也重现了。

郭水发起了复兴田头水乡的念头,他勾勒了这样的蓝图:修复古渡口;修缮沿岸古民居——全村完整保留超过60座闽南古厝,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前。游客从古渡口出发,溯流而上,体会月港时代乡村贸易的繁盛,观赏成群的古民居,还可体验闽南传统龙舟文化。他介绍,规划建设中的影视基地将很快落地田头,让田头风光通过影像走得更远。

“闽南水乡”同样将借焕然一新的水系资源,打造全新的文化与产业生态。“我们在九十九湾沿岸,以闽南古厝、骑楼等本土建筑为原型,依循古法工艺,重建了一批仿古建筑。”何文彬说,未来,以“漳州味·闽南风·古厝情”为主题的文化综合体将应运而生,武林小镇、田园书院、漳州味特色商业街区等都已列入计划之内。

何文彬希望业内对生态驳岸的材质与工艺有更多研究、创新,使生态驳岸得到更多应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