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医院翁景萱教授 翁景萱:敢于怀疑,敢于坚持 一晃将近60年,翁景萱教授笑言,想不到自己竟会在这个内心曾经抵触的岗位上工作了这么久。 1959年,翁景萱大学毕业,被医院分配在病理科。起先他不愿接受安排,因为觉得做病理没有成就感,他更喜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为了自己的“理想”,翁景萱甚至在院长办公室拍起了桌子。3次被拒绝后,他最终还是留在病理检测岗位上。 “做病理工作,既要敢于怀疑,又要敢于坚持。”这是翁景萱对多年病理工作态度的总结。 有一次,一名老年患者因肠胃长期不适住进一家县级医院,经X光照射、胃镜检查,初步诊断为胃癌。这名患者的女婿又邀请了省内、上海专家进行会诊,也一致诊断为胃癌。术前的病理诊断,也定性为胃癌。鉴于这个诊断,老人的整个胃被切除。但是,术后的病理检测中,组织标本里并未发现癌组织。该院病理医生吓出一身冷汗,请翁景萱会诊。 经过认真比对,翁景萱给出了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即大面积胃溃疡。那么,当地病理医生为何会将其诊断为胃癌呢?“这种不典型增生胃炎的发展有个过程,而且其表现症状与胃癌确实有类似之处,很容易被误诊。何况,此前邀来会诊的也是名医,当地那名病理医生比较年轻,不敢怀疑。”翁景萱说。 在翁景萱看来,病理医生只有敢于坚持自己独立的判断,才能得出最精准的结论。 一名40多岁的男性患者曾来附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在EBV-CA-IgA抗体检测中,该病人的抗体为阳性。EBV-CA-IgA抗体和鼻咽癌的关联度很高,不过,在病人的病理活检中,却未检测出癌组织。另外,病人本身也没有表现出鼻咽癌的典型症状。是否鼻咽癌?翁景萱觉得可能性很大,他交代病人还要多次检查。 此后几次检查,结果还是一样。翁景萱没有放弃怀疑,经过仔细分析,认为是临床活检获取组织不到位,坚持建议再次活检。直到第六次检查,病人活检组织中才发现了癌组织。 原来,该病人的癌细胞不像常见那样往外长,而是往肌肉深处生长,而此前活检提取的标本来源不够深。翁景萱坚持自己的判断,让病人及时接受了精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