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廖俊波的故事:他让垃圾村变成风景区

2017-06-12 17:33:42 姜 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王祥楠  
分享到:

原标题:他让垃圾村变成风景区(廖俊波的故事)

福建省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党支部书记袁云机,最近一直在各地作廖俊波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每次她都以这样一段话开头:“这些天,许多游客追思而来,走进我的家乡——中国白茶小镇政和石圳村。他们问我,廖书记写的那4个字在哪儿?他摘茶的茶园又在哪?他进村时,走的是这条路吗?石圳村里,满是廖书记曾经的足迹。”

石圳是松源村的一个有着500多人口的自然村,如今有古朴的民居、潺潺的流水、幽香的茶社,村间古码头、古酒坊、古戏台、葡萄园、樱桃园、白茶手工坊里人头攒动。然而,就在4年前,这里还是出了名的“垃圾村”,村里的河沟淤积了近30年的垃圾无人清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除了本村留守的老人儿童,外村人都不愿踏进村里。袁云机的孩子也对她说:“妈妈,我再也不去外婆家玩了,村子太脏太臭了。”

已经嫁到外村的袁云机实在看不下去,2013年9月,她动员石圳村的9位姐妹,用了3个多月时间,清出了500多车垃圾。时任政和县委书记的廖俊波知道后,直奔石圳找到了袁云机,对她说:“云机,你们十姐妹带了个好头啊!”袁云机领着廖俊波在村子里转,告诉他村子里曾是商贾云集的水运码头,古酒坊、豆腐坊、布庄旧址比比皆是,可如今大多荒废,现在劳动力都跑到外面打工,集体是零收入,村民日子过得苦。

廖俊波听罢说:“苦日子该到头了!村子干净,只是第一步。要是能绿起来、活起来、游起来,石圳就能创造财富。到那时候啊,男人们就会都跑回来。”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可该从哪儿做起呢?廖俊波接着说:“绿起来,就是要结合古码头文化建设生态村;活起来,就是要引进适合的产业,让村民打工不出门;游起来,就是发挥石圳靠近县城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那段时间,廖俊波每个月都要去石圳三四趟,每次见到袁云机,第一句话就是问她最近有什么想法,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需要帮助解决的;每次临走他总会说,小事不用请示,自己抓紧做起来,大事需要协调随时打电话。

廖俊波鼓励村民们:“大家放心干,赚钱的事,你们自己投资;不赚钱的项目,我们县里、镇里来做。”一番话点燃了大家的创业热情。在廖俊波的牵线下,水、电、桥、路灯等基础设施很快完善起来,石圳成为全县第一个没有电线杆的村庄。他还带着客商进村,自己拿着话筒当导游,帮助引进了3家茶业企业,送来了20多辆休闲自行车。

廖俊波真的让石圳村富起来了!2015年,石圳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6年,石圳村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去年,全村旅游收入突破100万元,最多的一天接待了3万多游客;村集体收入近40万元,有100多个村民回村创业,刚大学毕业的3个年轻人也加入了回村创业的行列。

“我最难受的是,廖书记让我们富起来了,却没在村里吃过哪怕是一餐饭,我想给他送一箱村民合作社种的葡萄,他都谢绝了。”袁云机说到这里,流下了热泪。在廖俊波离世两个月的时候,她给廖俊波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在石圳村里,那块镌刻着‘旧事乡味’的牌子,这是您建议写的。当时您说,不忘家乡事,不忘家乡味,这就是乡愁。这份乡愁,印在我们百姓的心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