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学生结伴到省档案馆查档。 东南网6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 文/图)你或许还不知道,一纸薄薄的档案,有时可以寄托情思,有时能帮人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困难,关键时候还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 福建省档案馆馆藏80多万卷档案,真实记录了明清以来福建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是一代又一代福建人共同的记忆。 如何才能让这些“沉睡”的档案活起来?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当天,省档案馆依托丰富的档案资源,以“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为主题举办系列活动,吸引不少人前来查档,近距离体味档案文化和档案魅力。 侨生诵读侨批,唤醒海丝记忆 “福建是著名侨乡,约有1580万华侨华人分布在188个国家和地区。历史上,福建先人漂洋过海出外谋生,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一封封侨批就成为维系他们与家乡亲人情感、经济和信息联系的纽带,由此形成了丰富的侨批档案。”省档案局局长丁志隆说。 当日举行的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陈列展, 记录了近代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先辈异国打拼的生动故事,饱含他们对家乡亲人的一片深情,不少海外华裔青年慕名赶来。 华侨大学10名侨生以诵读侨批的“快闪”形式,与先辈对话。这些侨生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和阿根廷,大多是海外华侨华人的第三代或第四代。 “重读侨批,我真切地体会到当年外公一个人在马尼拉求生存、创家业的艰辛,也对‘家书抵万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菲律宾华裔李雅芬睹物思人,潸然泪下。 李雅芬是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系学生,她告诉记者,重拾家书,感受文字的力量,仍然震撼人心,可以唤起新一代华侨华人的情感共鸣。 来自菲律宾的黄伟明祖籍泉州,在华侨大学读国际贸易。他读到一份特别的侨批,二战时王姓写信者向家人报平安,并附上洋金两百为母做寿。 “我的父辈如同写侨批的王先生,曾寄钱回来供姑姑婚嫁生产,这故事让我感同身受。”黄伟明告诉记者,侨批讲述的中国故事连同蕴含其中的精神价值,不断叩击自己的心扉,收获满满感动。 “本次请侨生读侨批,旨在唤醒海丝记忆。”丁志隆介绍说,省档案馆馆藏侨批档案4万多件,记载了19世纪以来福建人沿海上丝绸之路迁徙、生存、创业和发展的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