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经济 > 正文

海沧玛瑙业:缘自海峡对岸的产业传奇

2017-06-26 07:55:53 潘抒捷 林泽贵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6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林泽贵 通讯员 黄旋旋)20多年前,台商郭武昶来到大陆,打算在厦门投资建设玛瑙加工厂。走出机场时,他拦下一辆出租车。彼时,郭武昶不会想到,这一拦,会让一个不产玛瑙原石的贫困村“无中生有”,成为“玛瑙之都”。

这辆出租车的司机,是海沧东孚街道东埔村的村民张武阳。在他的邀请之下,郭武昶来到村里考察并选址建厂。当地玛瑙产业亦由此发端,并高速发展。数据显示,目前,东埔村进口玛瑙原石占全国的80%,手镯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为90%,是国内最大的玛瑙原石集散地与加工贸易基地。

如今,当地已拥有玛瑙加工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产值超过12亿元。然而,光鲜的数据背后,玛瑙产业也受到诸多瓶颈制约。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成为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出租车“载”来的产业

东埔村地处厦门最西边,由于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又少,在上世纪80年代末是有名的贫困村。当年村里的年轻人,有一技之长的开出租车,没技术的只能当搬运工。

现在的厦门海沧玛瑙协会会长张武阳,当时就是一名出租车司机。1992年4月的一天,他在机场附近拉到台商郭武昶。因人力成本高涨,郭武昶的玛瑙加工厂业绩日渐滑落。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厂房选址,把工厂搬到大陆来。

当得知郭武昶想在厦门办厂时,张武阳便推荐他到家乡投资。“我们那边人多地穷,只要有出路,大伙什么苦都肯吃。”就这样,郭武昶来到东埔村考察,不久后,从台湾运来加工设备,又从巴西、乌拉圭等国进口原石,工厂顺利开张。

虽然人工费用降低了,但还是出现了收不抵支的情况。“原材料、加工设备都要靠外运,加工后还得运回台湾,销售到欧、美、东南亚等地,运输、通关、市场等成本大大增加,利润越来越薄。”两年多后,郭武昶决定关闭工厂。

当时,张武阳通过几年接触,对玛瑙行业已相当熟悉。他找来了陈永委、张炳霖等人,筹资盘下了设备和厂房,创办了厦门市磊鑫缘饰品有限公司。

如何盘活一个在台湾行家手中都难以为继的企业?张武阳决定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设备。台湾设备价格高,维护保养也不方便。于是,他们与漳州龙海角美农机厂合作,针对工艺开发新设备,不仅价格便宜了三分之二,对原材料的利用率也更高。

二是销路。张武阳说,早期,他们用最笨的办法走南闯北推销,“提着几麻袋玛瑙找市场”。随后,不断参与投洽会、文博会等展会。

这两步,让玛瑙加工厂起死回生。1995年底,接手工厂仅一年,张武阳等人就赚了20多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东埔村加入这个行当的人越来越多,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当地玛瑙产业也迎来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期。

“当时,东埔村各式加工厂有70多家,进口玛瑙原石占全国的80%。”厦门海沧玛瑙协会秘书长张志民说,随着原材料渠道拓展到南美洲、非洲等国外矿区,东埔村的集散能力不断增强。每天都有玛瑙原石从世界各地运来加工,然后被分拣发往全国各地。最高峰的时期,全国95%的玛瑙手镯、戒指,产地都是海沧。

调整“航向”

尽管势头良好,但玛瑙产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横亘在从业者的心头。

早期,东埔村玛瑙加工、销售模式较为粗放,产品以手镯、戒指、串珠为主。这些产品基本上没有合格证和精美的外包装,转手就被销售商贴牌赚取高额利润。此外,作为玛瑙原材料的集散地,当地虽然有了名气,但市场总有一天也会饱和。

事实上,已经有人看到了产业偏航的苗头,张智辉就在其中。这个“85后”年轻人,对经营有独到见解,是东埔村的玛瑙“新一代”。19岁那年,张智辉从学校毕业,创立了厦门钰中天珠宝实业有限公司。与传统模式不同,他另辟蹊径,把玛瑙与漆线雕、油画等相结合,定位不再是简单的饰品,而是有厚度的文创产品。这一尝试,让玛瑙产品被赋予了文化内涵,顺利进军高端市场。

张武阳同样看出了产业发展方向不对。新世纪初,他就在部分个体户和企业间发起成立了小型的行业分会,试图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当地玛瑙企业和个体户小而散乱,没有自觉意识与能力,尤其在产业发展惯性的裹挟下,改变谈何容易?

契机出现在2006年。当年春节发生了一件惊动业内的事——当地一批玛瑙饰品在发往广东的途中被交警拦下,由于这批产品没有“厂名、厂址和联系方式”,被移交至当地工商部门后被认定为“三无”产品。很多从业者开始认识到,在家里摆台机器就可以开工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定要有法定的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才能转型求变。

玛瑙业者的呼声,也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2008年5月,在省、市等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参照东埔村行业经验制定的玛瑙饰品福建地方标准得以实施,这也是国内第一份玛瑙饰品的地方标准。

2012年,张武阳创办的行业分会也在政府引导下升格为厦门海沧玛瑙协会,至此结束了一盘散沙的状态,产业由当初的简单加工逐渐迈向精细化生产。“同样一块原石,被打磨成普通饰品和雕刻成精品,价格相差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他说,一件数十万元的玛瑙艺术品,如今在东埔村并不少见。而当地的玛瑙加工企业也从之前的70多家发展到400多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产值超过12亿元。

再破“天花板”

海沧玛瑙产业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新,再到适时转型、抱团发展,名声在外。然而,光鲜背后,多年赖以生存的“前店后厂”经营模式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人才配套、发展空间及品牌提升等诸多瓶颈严重制约着发展可能到达的新高度。

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此,海沧玛瑙行业的从业者们以差异化的思路,铆力再次打破“天花板”。

厦门石语珠宝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京伟,是当年“前店后厂”经营模式的第一人。“海沧玛瑙产业现在必须在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他说,“前店后厂”的模式很难树立品牌形象,而且到了一定的阶段发展空间受限。

石语珠宝是最早打响品牌战略的企业,也成为国内玛瑙行业第一个注册商标的企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蛰伏,杨京伟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公司创作的作品《飞黄腾达》,在拍卖活动中被买家以200万元拍走。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紧跟其后,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除了品牌建设,杨京伟还把精力投进了资本市场。“现在,我们的玛瑙产品已经从工艺品走向艺术品。”他透露,公司目前已在省内开了多家实体店,考虑面向全国扩展连锁经营,并谋划发展玛瑙总部经济,争取在“新三板”挂牌。

张登科是“东孚玛瑙第一人”张武阳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开始介入父亲的玛瑙生意。在他眼里,“玛瑙一代”的经营手段比较单一,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张登科认为,应该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他的底气来自业绩,“在月销售额的统计中,网店的业绩占了总业绩的七八成,好的网店业绩可以达到十多万元,而实体店只有两三万元”。

同样作为“玛瑙二代”,陈永委的儿子陈勃超也把精力放在互联网上,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他创立了厦门玛瑙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寄望依托网络,整合全国的玛瑙交易信息和设计雕刻人才,注重雕工技艺的琢磨和产品附加值的挖掘,培育“大师经济”。

“上周,海沧区政府有关领导来调研,建议组织策划玛瑙企业‘走出去’,学习借鉴浙江等地区的做法,打造特色小镇,探索玛瑙产业转型的出路。”张武阳说,大家都信心满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