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果盒子”无人零售店(资料图片) 舆论热点还是“新风口” 7月8日,阿里的无人超市“淘咖啡”,在“2017淘宝造物节”上高调亮相。这个2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可同时容纳约50人购物,是一家“自动识别、即走即付”购物与餐饮相结合的无人零售店。 专程去杭州参加“淘宝造物节”的福州消费者郑凯丽对记者介绍说,第一次进“淘咖啡”,用“手机淘宝”扫门口的二维码获得电子入场券,然后在闸机上刷一下入场券就可以进店购物;进店后,全程不用再拿出手机;购物完成后,出店门前会经过两扇“结算门”,在通过的几秒钟里会被自动扣款,旁边的提示器会显示出扣款总额。“这种高效又‘酷炫’的体验真的非常吸引人。”郑凯丽兴奋地说。 其实,“无人超市”从2016年起就在全球各地出现了。瑞典、日本、韩国、美国都落地了无人便利店,特别是美国亚马逊推出的Amazon Go便利店,采用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以及传感器、图像分析等多种智能技术,成为一时的热点。 在我国,“无人零售”概念也在2017年掀起了热潮。 在阿里的“淘咖啡”出现之前,2016年2月,可自主购物新型便利店“便利蜂”在中关村连开5家;传统消费企业娃哈哈投入3亿元推出无人零售店Take Go。6月,北京居然之家开出无人便利店EAT BOX。“缤果盒子”2016年在广州试点成功后,今年6月落地上海,宣布1年内将布点5000个……“无人”似乎正在成为当前最新的风口。 “对顾客来说,无人便利店的简单、高效,适应了现代都市人生活快节奏的需求;对商家来说,不仅节约人工成本,还能通过大数据积累并整理归纳综合,比有人销售更了解顾客的需求,这对于供应链改造和供给侧优化是有积极意义的。”福建省技术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黄家骅认为。 “无人超市也有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技术与成本。”资深投资经理肖先生则认为,目前无人超市的识别精度有待提升,用户体验还未达到理想水平。如果想在真正“无人”的零售店里实现良好的用户体验,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本较高,需要大规模的铺开才能快速降低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