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8日,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这是一个象征爱情的节日,但对于海峡两岸湿地保护、生物保护的专家们而言,每年的这个节日却不仅仅是谈情说爱那么简单,因为这一天也是“海峡两岸鲎保育日”。
尽管早已被列入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些酒楼、大排档的海鲜池里,依然能见到中国鲎可怜的身影。 “海上大熊猫”被摆上餐桌 中国鲎的外形很独特,它的身体分为三部分:青灰色或暗褐色呈钢盔状的头胸部、长有锐刺的腹部以及剑尾。现代鲎与古代鲎,无论是外形,还是内部结构,都非常相似。也就是说,鲎,差不多是亘古不变地代代相传至今,由此又有“海底活化石”“海上大熊猫”之称。 “几十年前,不管是大陆沿海的福建、广西、广东,还是台湾,退潮之后,在潮间带到处可见大小不一的鲎在爬行,而现在已是难觅踪迹。”台湾湿地学会创始人陈章波博士感慨地表示,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古老、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在动物学、进化学、生态学、现代医学以及仿生学等学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鲎就像海洋天使一般,可为什么还是有人忍心对它举起屠刀呢?就在你把它烹成一道热气腾腾的美味时,有没有想过,这一物种的末日就快到了?” 据介绍,鲎的身上流淌着一种十分珍奇的淡蓝色血液。鲎血浆中有非常原始而且很特别的变形细胞,一旦细菌入侵身体,这种变形细胞就会变形,在其形态改变过程中会释放出凝固蛋白原包围入侵细胞,并使附近的其他细胞产生粘连作用,进而使血液凝集成为胶状物来减低细菌的入侵威胁。科学家早在1968年就利用鲎血液的这种特殊反应,研制出一种特殊的医用检验试剂——“鲎试剂”。鲎试剂被广泛用来筛检侵入式的医疗器械是否被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截至目前,现代医学界还没有有效的鲎试剂替代品。因此,对于现代医学来说,鲎是意义重大的一类生物。“我们每个人从新生儿开始就要打很多疫苗,就开始接触医疗器械,所以我们大家都是鲎的受益者。”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潘亮说。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