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正在引导车辆在斑马线先礼让行人,并让行人快速通过。
东南网9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在平 杨珊珊) 从2005年至今,厦门已经连续四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今年,又将迎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总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年4月,在张家港举行的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厦门市介绍了创建经验——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多年来,厦门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创建的奋斗目标,实现了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较真的志愿者
走进海沧嵩屿街道海翔社区的铭仕花园小区,眼前一亮——黄色的外墙与绿化树木相映成趣,小区面积不大,但整洁干净,标准的分类垃圾桶整齐放置。宣传栏上写着:“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创优美社区环境”“垃圾分类 举手之劳”……
“今年4月份,小区正式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环境再上了一个档次。”60岁的居民伍华珍说。
小区投放了60多个标准分类垃圾桶,督导员在早晚居民出行的高峰时间段,都会守在垃圾桶边,指导居民准确投放垃圾。担任督导员的范和太是小区老居民和业委会成员,有时候看到垃圾被乱扔到地上,还会调出小区监控,查找到居民家里去劝说。老范的较真有效地促进了小区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现在,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近80%。
“推广垃圾分类,优化卫生环境,这与每位市民都紧密相关,谁不希望生活在一个干净卫生的城市里呢?因此,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厦门市容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说。
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交通行动,也是一项顺应民心之举。
今年6月以来,厦门持续推进“机动车斑马线前不礼让”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严管斑马线前7种不按规定礼让行为,依法对不礼让者进行处罚。
一时间,厦门街头出现众多穿戴“红马甲”“小黄帽”的志愿者,在交警的带领下引导车辆礼让行人;“斑马行动”、寻找“厦门好车主”、我是公交“小黄帽”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市民的交通安全和文明出行意识。据调查,目前,厦门市公交车礼让率已达99%。近日,《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出台,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人闯红灯等九类不文明行为进行重点治理,大力促进文明交通氛围的形成。
创建为民,着力激发市民认同感。厦门把文明创建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把深化创建与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办好民生实事紧密结合,积极破解交通难、就医难、住房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得到市民大力支持。
透明的厨房
食堂的饭菜是怎么做出来的?你不仅可以亲眼目见,还可以上网查询。又到了开学季,厦门学校食堂的师傅做饭菜,学生、老师、家长都能通过“视频厨房”“网络厨房”等,将饭菜加工过程尽收眼底。
实行明厨亮灶,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这是厦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一项内容,也是厦门201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厦门市委、市政府确定12大项共36个项目作为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涵盖了群众的关注热点和诉求焦点,涉及市民医、食、住、行、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
顺应广大市民期待,厦门率先实现大病医保城乡全覆盖,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认定,构建起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城乡低保标准全市统一、居家养老服务全面覆盖……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办遍及城乡的社区书院,顺应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在厦门市滨水社区书院,志愿者郑晴晴正在接受接待礼仪和外语培训。这种面向全体居民的培训已经进行了几周时间。“厦门会晤就要到了,我希望能够多学习一些知识,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水平。”郑晴晴说。
2015年5月以来,厦门市创建了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和组织孵化于一体的社区书院。截至目前,厦门已建成1家市级书院总部、6家区级社区书院指导中心和176家社区书院。据统计,自2015年5月至今,累计开课2276门次,开展活动1070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33万多人次,居民群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这些书院的建成和使用,促进了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社区书院已经成为市民的精神家园。
创建惠民,着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厦门把顺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贯穿于创建工作全过程,在推进生态建设、创新社会治理、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民生保障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实践,许多经验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一座城的文明高度
厦门靠海,夏秋季节多台风。在历次风灾面前,厦门市民众志成城,抗灾自救,心手相连,友爱互助,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1999年秋,一场强台风将袭击厦门。在黑云压城、风雨欲来的一个晚上,当地电视台的屏幕上出现了一条滚动字幕,大意是超强台风就要来临,市中心血站缺少某型血液,呼吁市民发扬奉献友爱精神,踊跃献血……结果不到半个小时,一批批市民冒着狂风大雨出现在了中心血站的采血大厅里……
如今在厦门,市民有超过70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全年献血量超过14吨,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人数超40万,每十个厦门人中就有一名献血志愿者。至今年6月,厦门市已经第七次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在去年抗击超强台风“莫兰蒂”的过程中,厦门市民又展现了另一番精神境界。
“莫兰蒂”肆虐厦门后,路堵树折,停水断电,整个城市满目疮痍……
清晨的厦门街头是在人声沸腾中醒来,几十万市民从家中拿出锯子、扫把、推车,自发走上街头道路、城市角落,动手清理满城倒伏的树木与淤积的垃圾……红马甲、绿军装,再加上各色穿着的市民,大家同心协力、挥汗如雨,组成厦门市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最耀眼的画面。
在厦门梧村社区枫丹雅苑,九旬高龄的陈老阿嬷也参加到志愿活动中来,她又是义务送水,又是清扫杂物,坚持要尽一份心意。住在官任社区的外籍友人们也走出家门,帮着清理和运送树木杂物……要问有多少人主动参与抗灾自救,没人能说个准数。央视评论员对此评论道:每一位居住者爱的奉献、爱的涌动,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爱、充满了温暖。厦门市委文明办负责人表示,文明城市创建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养,使得市民在关键时候站得出来。
创建靠民,着力增强群众参与感。厦门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创建工作的市民参与率达到98.8%。文明创建从“靠政府”变为“靠大家”,群众行动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有效增强了市民的共同家园意识,让文明创建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文明印记
湖里区推行“路长制” ,区里的机关党员担当的”路长”,由区里的机关党员干部于每周二、四、六的下午戴上小红帽走基层、下社区开展文明督导、志愿服务。图为湖里区兴华社区的“路长”与社区书记一起在路边整理共享单车。
“莫兰蒂”台风过后,各行各业、各国籍、各年龄层的市民们纷纷自发走上街头巷尾帮助清理倒塌树木。
厦门市义务反扒志愿者在BRT站点开展安检辅助工作。
垃圾分类监督员正在指导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
垃圾分类监督员正在指导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并扫描积分。
在厦门火车站南广场,志愿服务驿站的志愿者们每日轮班为往来旅客提供热情的帮助。
厦门火车站南广场,志愿者为过往游客提供热情的帮助。(本版图片均由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