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厦门马塘:常砺常新,缔造富美家园

2017-09-02 08:10: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房小奇  
分享到:

东南网9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记者 陈挺 通讯员 林瑞声 余庆东) 改革开放以来,翔安区新圩镇马塘村从厦门最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发展为“厦门第一村”。马塘村的传奇,不仅仅在于生产总值、村集体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迈入发达国家水平,更在于在这片热土上所萌发出来的一种精神。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如今的马塘,绿色是它最耀眼的底色:全村绿化率达68%,拥有果园180多亩,果树3000多株,几乎已无可绿化之地;富裕是它最坚实的底气:7年前已成为全省首个百亿元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8万元,90%村民拥有自己的小轿车;党建引领是它快速发展最可靠的依托:成立全省首个村企一体党委,发挥村党组织领导的核心作用,探索党建引领发展的共富模式。

一路前行,一路歌。

闻名遐迩的全国新农村建设典型——马塘村,在新的发展时期创造全新的基层治理模式,涌现出新的创业创新人物,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

新理念 敢为人先村企共建开先河

“后山公园项目要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主要进行林相改造和山顶景观平台建设。银鹭工业园区的工业污水和马塘村的生活污水全部回收处理后,中水要回送到马塘后山,用于园林绿化、道路清洗、景观用水,形成穿村而流的水系景观。”59岁的马塘村党委书记陈清渊刚从岛内赶回村里,就带着党员干部走上后山,调研后山项目。

陈清渊的另一个身份是厦门银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天他处理繁冗的商务,傍晚和周末他见缝插针,作为村党委的“领头雁”,主持马塘村发展的各项民生大计,后山正是马塘从2013年以来启动的新一轮美丽乡村规划十大项目之一。

马塘村的包村干部、新圩镇组织委员郑彦说,2013年,马塘村党总支升格为马塘村党委,成为全省首个村企一体党委。

近年来,针对村企共建特点,马塘建立了村党委班子和党员作用发挥的两个“双向进入”机制:村党委班子成员进入银鹭集团中高层、银鹭集团中高层兼任村党委班子成员;鼓励引导企业党员进入村(企)党支部班子、村党员担任企业班(组)长等一线生产骨干。其中,公司高管中就有38名党员。

这里的百姓常说,村两委办公室永远都有人坐班,到晚上灯还是亮着的,他们及时为村民解决难题,代办各项事务。

每月的月初或月末,是马塘村党代表工作室的定期开放日,依托周边选区的党代表资源,面对面倾听百姓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诉求,为提案建议提供素材。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设有综合服务大厅、村企党群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好厝边调解室等,2014年7月投用以来,已为村民代办事务754件。

在马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示范岗、党员联系户、党员义工队等活动,有效服务村民和企业员工;党员通过微信、微博、短信等平台联系村民,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提升党员的示范作用。在大胆探索、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后,马塘村建立起了多方联动的“大党建”格局,让党组织的血脉深深扎根群众当中。

新变化 勇于尝试引领村民共富裕

“青菜的品种选择要更多一些,夏季可以多安排一些清凉的瓜类蔬菜,确保菜谱丰富。”接受采访时,陈跃堆正在食堂忙碌着。

作为马塘村银鹭食堂的经营方,陈跃堆2014年成立了厦门饮食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村集体成立食堂,给所有的员工提供了舒适的就餐环境;企业把餐补打到食堂,把食堂承包给村民经营,还免去水、电、租金,减轻了他们的创业压力。

“现在企业有2000多个员工,外来就餐的还有几百号人,每天都非常忙碌。”陈跃堆笑着说,虽然累,但很充实,经营了几年,现在每年的收入有80多万元。

“我父亲陈建筑是上一届村干部、村两委成员,现在他上了年纪,但依然是银鹭集团的绿化科科长,承担着重任。我们马塘村的‘大家长’眼光长远,铸就了这么好的平台,才给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把的机会啊!”陈跃堆说。

陈跃堆父子身上折射出来的,正是马塘村弘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传统。

马塘村将部分征地款转为村集体发展基金,用于投资餐饮、服务等园区配套第三产业,以店面出租、经营员工食堂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以保底分红的形式,积极利用农村发展用地建设外口公寓及集贸市场,村集体每年收入达250多万元。陈清渊说:“征地款一分都没有少,全部变成了村里的资产,村民们可以永久享受资产效益的分红。”

在马塘,有经营头脑和意愿的年轻人,村里鼓励能商则商,依托园区店面给予优惠,提倡创业;无技术专长的,村集体和企业共同出资进行技能培训,吸纳为产业工人或勤杂工;组建建筑施工队,招入建筑企业当工人,将园区绿化、环卫委托村管理,安排无技术、无经商能力的农村妇女就业。近几年来,银鹭集团共解决了3000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2010年,马塘成为全省首个百亿元村。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30亿元,年纳税10多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8万元,跨入富美乡村行列。

新风尚 大胆规划新村建设谱新篇

娶媳妇,盖房子,这在马塘,不是难事。

“8栋欧式风情的别墅,十几栋闽南红砖古厝风格的别墅,已经全部盖好,就等村民自行装修入住了。”村干部戴锦秀说。

在上世纪90年代第一轮新村建设的基础上,2013年马塘开始第二轮美丽乡村建设,启动新一批新建、翻建、代建的村民别墅项目,全村拆除旧房10栋7000多平方米,建设别墅23栋30套,全村村民100%住进了小别墅。

在新圩镇党委书记苏宜远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马塘浮雕文化墙效果图。苏宜远说,文化墙是马塘人精神风貌的写照,新一代的马塘人,无论从家园设计、产业发展、民生推进等方面规划思路都很超前,都务求以工匠精神做到最好。

苏宜远眼中的超前,体现在马塘村很多村级的具体设施规划,比如城市共同管沟,即使在厦门岛内,市政共同管沟也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

打造百年老店,一手缔造了国内罐头食品行业龙头银鹭集团的陈氏兄弟,在带领马塘村民奔小康的路上,精品意识、超前意识令人赞叹。

马塘村村主任陈树林说,在马塘,上世纪90年代第一轮乡村建设中,马塘村上空就看不到一根电线,很多建设想在了前面。这次更是以超前的理念设计市政共同管沟,总投资844万元,总长度961米,实现全村供电、给排水、有线电视、电话等综合管网全面下地。

被誉为“厦门第一村”的马塘村,在被授予“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党支部”“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后,其新农村建设经验做法被农业部编入《新农村建设典范案例与分析》,成为全国首批收录的13个新农村典范之一。

2015年,新圩镇被列入首批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名单。在二次提升、规划中,政府将银鹭集团作为西部核心区,把马塘村纳入国家级城镇建设之中。马塘村,这个全国新农村建设典型,正朝着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人物故事:

泥水工陈水源的奋斗史

站在翔安区新圩镇纳税大户的颁奖舞台上,建旺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翔安分公司法人代表陈水源有些恍惚,有几许感动。家乡的变迁史,就是他个人的奋斗史,他感慨地说:“是马塘成就了今天的我。”

曾经一度是泥水工人的他,初中都没有毕业,字不识几个,以当泥瓦匠为生。“那时候的马塘,交通闭塞、土地贫瘠,路难行、水奇缺,人称‘瘦马塘’,能解决温饱问题就不错了,从来没有想过未来会怎样。”不善言辞的陈水源回忆道。 1996年马塘村启动第一轮新村建设后,陈水源借了一笔钱,开始承包村里与盖房子、修路相关的工程。刚开始创业很艰难,但陈水源身上有一股子马塘人天生的“狠劲”。缺资金,向村里的大户先借;缺人手,什么活都自己干,妻子也帮着做;缺技术,放弃休息时间自己琢磨或向人请教,愣是把建筑领域的许多门道都弄明白了。

陈水源是幸运的,他赶上了一个红红火火搞建设的年代。2000年以后,他站稳了脚跟,专注于混凝土建筑工程领域。2003年至2006年,他迎来了个人和企业发展的飞速期,现在的他已经是建旺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翔安分公司、晋鸿源实业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法人,成长为马塘知名企业家,一跃成为新圩镇的纳税大户。

陈压水的幸福晚年生活

又是一个清朗的早晨,65岁的陈压水早早起来,在幸福院阳光明媚的大院子里转悠。“孩子们都去工作了,住在家里的大房子显得太空旷,我来这里有伴,村里的老伙计们都住在这呢,有伴说说话、下下棋,挺好!”

老陈生活的幸福院,有别于传统的老年公寓,2014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1250万元。医疗室、茶艺室、老年活动室、厨房等,配备了保安、保洁员、医生等,上下楼还有电梯。

最大的不同是,幸福院由马塘村委会管理,男满65岁女满60岁,个人提出申请,村两委审批通过即可免费入住。目前,村里已有41位老人免费入住。

老陈说,每当孩子们下了班回来,或者从岛内回到家里,孙子便会过来接他回家吃饭。说是回家,从幸福院到自己的家,其实也就几百米的距离,看着孙子在前面跑,嘴里喊着“爷爷快点,再快点”,老人的脸上乐开了花。

每个月,老陈还要到村部去一趟,除了政府补贴之外,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领取每个月300元的敬老专项养老金。每年他还能领取村里的5000元分红。老陈算了算,每年这些收入就有1.2万多元。

在马塘村,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构建起全覆盖的民生保障体系后,全村村民都可享受合作医疗保险。老陈说:“村里的惠民利民政策好,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居、老有所养。”

记者手记

为马塘的拼闯点赞

采访陈清渊,他回顾的几个“马塘记忆”,细节尤其让人感动。“那时候的马塘,是典型的穷,穷到不可思议,村道窄得只能勉强开过一台小型手扶拖拉机。每家每户要照明,企业要发展生产,没有电,村里硬是凑了5000元,这在当时就是个天文数字,买了台5000瓦的发电机,就这样也只能保证在晚上7点到9点半的照明。”

“几个年轻人,冒着大雨,开着手扶拖拉机,花1000多元到五显镇买了个二手的变压器,扛回来安装在隔壁的上宅村,再从上宅村拉电线回马塘,终于让村里通上了电。”

陈清渊说,缺水,没电,交通闭塞,当时台资方过来一看,说“你们根本就不具备办厂的条件”。但就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塘人靠硬拼“杀”出一条发展之路。

“敢为人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一定要上;爱拼才会赢,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这是陈清渊自己总结的“马塘精神”精髓所在。

当前,厦门经济特区正在全力推进“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围绕“两个百年”愿景,力争成为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作为厦门的一分子,如今的马塘村,依然续写着“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故事,为特区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