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嘉庚精神 成就爱心之城 举办纪念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首届嘉庚论坛等系列活动,创作电视动画片《陈嘉庚的故事》等一批文艺精品……近年来,集美通过组织开展全区性的“弘扬嘉庚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嘉庚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嘉庚精神宣传教育百日行动”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嘉庚精神深入人心。 集美区委宣传部和陈嘉庚纪念馆还联合制作了多套图文并茂的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展板,让更多人全面了解陈嘉庚伟大的一生,并将嘉庚故事和嘉庚精神内涵通过手机短信、官方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增强宣传效果。集美区委宣传部还组织编写出版了《嘉庚精神简明读本》,为干部群众学习嘉庚精神提供普及性读物。 发挥文艺作品育人化人功能,是集美弘扬嘉庚精神的一大特色。此前,由集美区委宣传部发起拍摄,讲述抗战女英雄李林事迹的励志电影《侨女日记》,已在集美众多中小学放映,该剧还入选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33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此外,集美区还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歌曲、诗歌、儿童剧、闽南戏曲,在全区各镇街开展“弘扬嘉庚精神,建设人文集美”巡回演出,让市民在文化活动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如今,集美区令人印象深刻的“嘉庚红”——随处可见的“志愿红”,成了嘉庚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文明和谐力量的证明之一,行走在这座魅力之城的大街小巷,市民游客都可以感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在去年抗击“莫兰蒂”台风中,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奋战在一线,“志愿红”创造了“集美速度”。 不仅是志愿者,学习嘉庚精神、弘扬嘉庚精神已经成为集美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自觉习惯。 任镜波是名副其实的陈嘉庚弟子,他于1952年10月进入集美航海水产学校。如今,84岁的他作为集美校友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依旧在弘扬并践行嘉庚精神。数十年来,为了让更多的寒门学子有书读、读好书,他先后募集了825万多元助学金,帮助集美学村中各个学校的5328名家境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曾有人不理解他为何退休之后还要四处奔波。对此,任镜波说:“嘉庚先生说‘兴学乃国民天职’,我就是在尽自己的那份职责。” 像这样的奉献故事,还有很多。“亮灯”民警陈清洲从警21年,在平凡的公安基层一线作出突出贡献,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并获得“时代楷模”称号;为了一笔220元的货款、走上26年还款路——集美灌口的周育辉用26年的坚守演绎了一段诚实守信的感人故事;集美大学学生李溢新在7个月内先后为同一名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成为厦门迄今为止唯一既捐献造血干细胞又捐献淋巴细胞的志愿者…… 在嘉庚精神的引领下,无数细微的感动最终汇集成大爱,成就了集美这座温暖的人文之城。 深耕创业热土 打造创新之城 作为著名的侨乡,集美也是全国最早的台商投资区所在地,依托福建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对标一流城市,大力提升集美开放型经济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以“嘉庚”为旗帜,集美正致力打造中国最美侨乡,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政务服务理念、工作标准、运行体系等方面加快与国际接轨。 依托“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集美经济社会正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经济规模效益持续提升。 以金融、商贸、旅游、教育、文化交流为纽带,集美积极探索国际国内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全力开拓“海丝”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及时跟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产业集聚的发展动向,谋划一批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延伸和溢出的功能配套项目。 围绕集美新城的城市建设,集美区正大力推动新兴产业的融合推进,从搭建城市基础框架向强配套、促繁荣、出效益的更高阶段迈进。以软件园三期为核心的软件信息业,以老院子、灵玲马戏为代表的城市演艺业,以杏林湾、北站营运中心为载体的总部经济,以厦门北站为中心的商贸物流等新城主导产业加快集聚发展,构建成了“产城学人”深度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形成厦门经济新增长极。 在嘉庚精神的引领下,创新驱动成为人文集美建设的第一动力。当前,集美正在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切换,以服务厦门产业创新需求、引领闽南产业创新方向、影响海西产业创新趋势为战略目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掌握竞争发展的主动权。同时,集美将通过打造以产业创新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创新中心,着力构建以机械装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演艺传媒为支柱的“4+X”现代产业新体系。 |
相关阅读:
- [ 03-27]集美学村系列音乐文化活动启动 每月两场音乐会
- [ 09-15]自15日6:30起 厦门、海沧、集美等大桥和仙岳路高架桥等解除交通管制
- [ 09-01]厦门集美“爱,毅起飞”公益活动落幕
- [ 05-07]一季度福建游客满意度调查出炉 三明第1泉州第3
- [ 04-29]福建发布第一季度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 三明游客满意度居首
- [ 04-09]首届嘉庚论坛在厦门集美举办
- [ 01-18]厦门集美新城“产、城、学、人”和谐融合 成宜业宜居之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