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旅游> 正文
分享到:

小岞,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2017-09-08 09:04: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惠安县小岞半岛,东、南、北三面临海。夏花绚烂的季节,记者来到小岞的最高处风车岛,凭海临风,但见大海就像飘拂的蓝头巾,而小岞就是舒婷笔下的惠安女——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让生活融入艺术,以艺术滋养生活让生活融入艺术,以艺术滋养生活让生活融入艺术,以艺术滋养生活让生活融入艺术,以艺术滋养生活让生活融入艺术,以艺术滋养生活

小岞风车岛 张锦宣 摄

东南网9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通讯员 骆艺玲)

让生活融入艺术,以艺术滋养生活

惠安县小岞半岛,东、南、北三面临海。夏花绚烂的季节,记者来到小岞的最高处风车岛,凭海临风,但见大海就像飘拂的蓝头巾,而小岞就是舒婷笔下的惠安女——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小岞镇党委书记唐彬彬介绍,这里不但保留了原生态的优美自然风光,还有独特而浓郁的惠女民俗风情,传承悠久的渔业文化,富含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古迹,曲艺、手工技艺、民间美术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家旅游局称为“原生态惠女保育区”,吸引了大量的画家、摄影爱好者来这里采风。

现在,小岞做好“静”和“留”两篇文章,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设生活艺术岛。一方面,让生活融入艺术、升华艺术;另一方面,以艺术滋养生活、推动生活,以此推动半岛的发展。

 

小岞的原生态成了画家创作的源泉。林碧兰 摄

这座乡村美术馆很酷

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的毛石头外墙,百米风雨廊像波浪又像鱼鳞的红瓦地面,独具特色的“地坑”会议空间,由锅炉改造的咖啡雅座,由过滤水池变身的精致水景……走进小岞美术馆,很难想象,这个充满滨海特色、既有传统风味又十足现代范的乡村美术馆,竟是由一座制作胶囊的老工厂改造而成。

副馆长庄晚辉介绍,这座既有国际专业水准、又有综合功能的文化家园,由北京大学建筑师董豫赣设计。7月初落成的美术馆是第一期项目,占地4350平方米。第二期还将建设民宿、学生公寓、民俗体验馆、人工湖等,近期有望动工。

7月初,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的35位油画名家、教授,应邀在这里进行了“大美小岞”写生展览活动,引人关注。

福建省油画协会副主席、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辉,在参加了“大美小岞”展览活动后不久,就带着一批学生前来写生。他告诉记者,走过很多地方的海滨,像小岞这样保留原生态、环境优美,一出门就有东西画的地方,还不多见。

 

惠女家园设计了一面用渔网做的文化墙。黄琳斌 骆艺玲 摄

这里的民宿很有趣

黄国炳的风车岛客栈,位于小岞东山村。

许多摄影爱好者来这里拍惠女题材,黄国炳负责协调安排相关事宜。还有不少游客喜欢体验一下渔业文化,上船拉网捕鱼、到海滩上找螺、上礁石挖海蛎等要求,也能得到满足。

5层楼的客栈细分成休憩区、烧烤区、帐篷区、食品DIY区等。黄国炳说:“帐篷主要是供大学生使用,年轻人爱浪漫,要看星星,可以住在阳台的帐篷里。食品DIY区主要供客人自行加工海鲜,我们可以提供指导。我的姐姐啊、嫂子啊,还可以教客人做当地的特色小吃,像蒸猪母仔、地瓜粉团、炸紫菜等等……”

李丽英的惠女家园,则位于郁郁葱葱的赤湖林场,由南北两座小楼组成。

记者在民宿转了一圈,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民俗风情。服务员都是身着传统服饰的惠女,客房里挂着惠女斗笠造型的灯具,客厅的墙上镶着从老式婚床上拆下的图案,茶桌、茶椅也是利用婚床改造的。李丽英笑着说:“这些传统老家具,现在做不出来了,丢掉很可惜。”

李丽英也是一身传统服饰打扮。她是土生土长的惠安女,原来在外地创业,2013年回乡创办了惠安黄斗笠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惠安女创作基地,制作传统惠女服饰,成立惠女模特队,接待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这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摄影师到这里拍照,早上刚安排了一场民俗婚礼。”她告诉记者。

她开过影楼,也喜欢摄影。记者看到,在客栈一楼,她设计了一面用渔网做的文化墙,网上夹着她拍摄的反映当地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的照片,客人如果喜欢,可以拿一张走。

 

林碧兰在创作布贴画。

这种布贴画很精彩

小岞镇党委书记唐彬彬说,光靠政府力量打造不出生活艺术岛。只有积极引导和扶持村民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动员社会组织和艺术家、企业家群体行动起来,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氛围,生活艺术岛的美好愿景才能变为现实。

在小岞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布贴画和福船船模制作别具特色。

走进惠安女林碧兰的家,墙上挂着惠女题材的布贴画——扛石头、出海、犁田、做衣服、奏乐……栩栩如生,极富生活气息。很难想象,这些艺术品出自一位没有受过正规艺术教育者之手。

说起创作这些布贴画的缘由,林碧兰笑着说,她从小喜欢传统服饰,惠女服几十年不离身。多年前,她看到大量惠女服饰被丢弃,感到心疼,于是走街串巷到处收集旧的惠女服饰。2012年以来,她利用这些旧布料,发挥自己的想象,经过精心的剪裁粘贴,创作了大约130幅反映惠女各方面生产、生活场景的布贴画。

去年5月,惠安县文化馆、博物馆和小岞镇政府,联合在县文庙为林碧兰举办布贴画展,吸引了大量观众。7月20日,来自日本的一群小朋友还到她家参观。

现在,56岁的林碧兰还时不时应邀到当地学校,教兴趣小组的孩子们做布贴画,孩子们也常到她那里请教。

看完布贴画,记者来到洪玉生的福船船模研究室,只见他和侄儿兼徒弟洪桂红,在拾掇一个船模。

“这是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南宋福船的模型。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上海首届中式帆船模型展评大赛,下个月就要送去参展。”洪玉生说。

船模长1.6米,宽0.5米,高1.35米。记者打开小巧的舱门,可以看到舱内水手的床铺。船模最小的窗户板,长约1厘米,高约半厘米,用手指轻轻一拨,可以灵巧地关上直径约1厘米的圆窗。记者不由得啧啧赞叹。

洪玉生出生于造船世家,今年63岁。他13岁开始跟堂兄到厦门学造船,迄今在这一行干了整整50年。1987年,他到厦门水产学院学习船舶设计,后来担任鼓浪屿渔业公司造船厂厂长。1997年,船厂停办,他将精力转向木帆船模型的研究和制作。他与厦门大学庄景辉教授等合作,复原制作了郑和宝船等大量福船模型,不少被上海航海学会、首都博物馆、厦门华侨博物院等收藏。

“老人家,你现在有什么新的打算吗?”记者问。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他培养好。”洪玉生指着洪桂红说,“我老了。福船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没有人坚持做下去,以后福船是什么样子,后人就不知道了。”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