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权先生为福建日报“习近平在福建”系列报道手写的珍贵回忆材料。 “半路出家,涉足文史。虽云浅薄,但不回头” 在人们的印象中,黄老就如同勤勤恳恳的“老黄牛”。每天只要不出去开会、搞调查,他清早就从家里走到福州市博物馆他的办公室,埋头研究或著述。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了20多年。 “我爸爸歇不下来!7月他还去罗源县出差,从事方志方面的调查研究。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出远门,回来就感觉身体不适,住院治疗。但没想到病情会发展这么快,他自己也没想到,还想着病好了继续搞研究。”黄启权女儿杨小红向记者回忆。 1931年9月,黄启权出生于如今的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一生长期从事宣传文教和党委秘书工作。出生之年正逢“九一八”事变,此后人生命运也与国家时代共浮沉,因而,黄老自年青时代就抱有家国情怀。 1989年,黄启权从福州市委办公厅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就任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并兼任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市方志委副主任、市博物馆馆长。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重任在肩,搞调查、做规划、抓修缮,成为他此后的工作常态。 “半路出家,涉足文史。虽云浅薄,但不回头。”黄启权曾经在书中自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背后,是他对故乡福州犹如赤子般的热爱之情。 1991年4月,他和时任福州文化局副局长、后来《福州古厝》一书的作者曾意丹给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写信,提出保护福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建议。 除了广为人知的林觉民故居修缮,黄启权还主持修复了邓拓故居、琉球馆,参与修复了华林寺、于山大士殿、戚公祠等。 1992年6月,黄启权正式退休。此后,他被聘为福州市政府文化顾问,后来又担任福州市博物馆名誉馆长、《福州市志》副总编等。 然而,黄启权退而不休,20多年来笔耕不辍,就连国庆、春节长假,也舍不得休息或参加应酬。“老黄牛”的辛勤耕耘,成果丰硕,包括《三坊七巷志》在内的大部头著述已有20多部。 在福州文博界,黄启权被赞为“福州活历史、活文化”,盖因多年的勤奋努力、研究积淀,让他对福州市历史文化如数家珍。很多人回忆,黄老先生待人诚恳亲切,工作极为投入,每次见面,握手必出双手久握,说起福州历史文化兴趣盎然,滔滔不绝。 杨小红介绍,前不久,福州市有关部门搜集整理福州治理内河的历史资料,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资料一直付之阙如,最后他们找到黄启权才解决问题。“我父亲的历史资料保存得很详细,而且他记忆力惊人,20多年前的事,发生在哪一天,他甚至都记得。”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