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福州文博界的“老黄牛”——黄启权逝世

2017-09-10 22:22: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黄启权先生

为福建日报“习近平在福建”报道手写回忆材料

2014年底,福建日报启动“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系列报道之文化遗产保护主题的采写工作。经过介绍,记者找到最为熟悉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时期保护文化遗产这段经历的黄启权等人。

黄老先生极为重视,除了详尽介绍,还赶写了30多页的回忆材料,并费尽心力查找了很多当年的报刊,并复印下来。

令人感动的是,黄老不会使用电脑,这些回忆文章他都工整地书写在稿纸上,再请他女儿杨小红复印好,交给记者。黄老的三个子女还支持他的工作,女儿杨小红更是忠实的助手,“我父亲打心底里热爱家乡福州,热心文物保护事业。我很支持他的工作,平时就当他的助手,把手写稿打印出来,再给他修改。”她说。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倾力保护林觉民故居,创新“福州瓷牌”的形式挂牌保护名人故居、研究制定保护文物的“四个一”制度……一桩桩尘封往事,透过黄老先生的纸笔,渐渐清晰。

当年,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和大力推动下,一批批、一代代文人志士薪火相传,“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擦亮了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

守护文化遗产,需要上下一心、添砖加瓦的合力。这需要一方主政者的高瞻远瞩,机制举措的得当给力,也需要具体行动者对一城一街、一砖一瓦的守护。

黄启权正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的文化遗产守护者。

修复邓拓故居最让黄启权记忆深刻:“那时,收回困难,拆迁困难,修复更困难。”彼时的邓拓故居产权复杂,年久失修,修复方案半年时间经过四五次修改才最后定案;又经过半年,按原貌修复了主楼,修整了庭院,恢复了自然景观,还把摩崖石刻、墨池和水井等古迹一一复原。其间,黄启权不知操了多少心。

故居修复得到邓拓家人的有力支持,他们把最珍爱的邓拓手书鲁迅七绝“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赠送给故居,高悬正厅。这幅书法苍劲拙朴,圆中有方,为故居增色不少。

今年4月,福建日报启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系列重大报道的采写。其中,“文化篇”《引领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写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闽工作期间推动福州三坊七巷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历史往事。

记者再次找到黄启权采访,他仍是一如既往的热情,并再度提供了详尽厚实的历史资料。

在谈及文化遗产保护时,黄启权依然是严谨认真的态度。在复建某处历史建筑时,他明确提出,必须在方案中写上,“复建所在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不能变动原结构、损坏原构架、改变原材料”,同时,务必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审批好方案后,再进行布展。

“由于不少故居与名人有关,文物工作者应该挖掘这些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向有关部门、社会、大众说出其中的道道来,引起他们的重视,从而加强保护和修缮,才能对后代子孙有个交待。”黄启权如是说。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地区的文脉、人脉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城市的根。”黄启权在手稿中写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