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罗源洋坪:守护古厝 文脉传家

2017-09-18 09:29: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在“拆”与“护”的岔路口,村民们选择了后者,他们捐资修缮古厝,唤醒了这些老宅的生机,也唤醒了洋坪村耕读传家的文脉,为偏远乡村的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

古厝内的精美木雕

“明清建筑博物馆”

洋坪村距离罗源县城约20公里,2015年被评为省级传统古村落,以一座座黛瓦青砖、白墙挑檐的古厝闻名周边。这些古厝丝毫看不出“老态龙钟”,反而有种“老当益壮”的感觉。“这是因为近几年村民自发捐款,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依次对全村16座古厝实施了修缮,让古厝重新焕发了生机。”洋坪村党支部书记萧雪雪介绍说。

洋坪村由明代萧姓先祖迁居而建,至今经历21世,保留着族居的传统,村里只有四五栋新建楼房,而古厝、庙宇、书院、土楼等传统建筑占全村建筑总面积一半多。

“大家长期住在古厝,感情深厚,极少有拆了古厝建新房的念头。”热心村庄建设的萧永洋,是洋坪村的“古厝专家”。他说,前几年不少村民靠从事石板材行业发家致富,但没人大兴土木盖新楼,而是把钱用在对古厝的修缮上。

2013年至今,在仅有114户、354人的洋坪村,仅村民自发捐出的古厝修缮款就达800多万元,修缮工程已完成95%。“今年2月,村里还从宁德请来了专业队伍,对全村人的祖厝——1号古厝实施修缮。”萧雪雪说。

萧永洋说,16座古厝就像一颗颗“珍珠”,通过小桥流水、中心公园、休闲长廊等配套工程串在了一起,让洋坪村获得“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