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湾湖一角 汤绍锋 摄 保护原生态 留住乡愁 漳州市龙文区下洲村村民蔡渊水今年73岁,早在31年前,他就立志写村史。现在,他已经完成了以5年为一跨度《下洲史志》。在下洲村,许多老人经常聚合在蔡渊水的家中听他念村史。 “我们村地处漳州市区的低洼地带,以前一到汛期,路面就积水。村里有些老房子十分破败,汛期来临的时候特别危险。”和村民聊起洪涝,蔡渊水连连叹息。 漳州市地处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之间,溪流交错、水系纵横、湖塘密布。丰富的水系滋养了漳州人,也让漳州人面临巨大的防洪挑战。“我记得1960年,有一次洪灾,大水淹到3米,屋内的物品全部被淹,一家人跑都来不及。现在,漳州建了许多生态园,还梳理了内河湖泊,蓄水能力大大增强。”蔡渊水说。 “建设‘五湖四海’,把原来的水系扩大、贯通,充分发挥湖泊的滞洪功能。通过综合治理、水系连通,西湖、西院湖、南湖、碧湖规划面积分别超过1500亩、200亩、180亩、800亩,城区滞洪区蓄水能力大大增强。”蔡渊水认真地将摘报念给村民听。闲暇时光,他更喜欢去各个生态园散步。 “这里曾是郊区,没有规划,全都是自建房。基础设施、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年轻人总是想方设法搬到市区去。谁也没想到,现在这里建起了湖泊、绿地、高楼、别墅,成了令人羡慕的黄金宝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下洲村民,蔡渊水熟悉这里的一切,也目睹了这里的变化。“生态园建成后,这棵古榕树依然保留在这里,守护着我们村民。”蔡渊水一边仔细介绍,一边深情地看着这棵古榕树。 “建设‘五湖四海’的时候,碧湖生态岛被完整保留了。我常常散步到那里,想起儿时的记忆,儿时的伙伴,这可能就是大家说的乡愁吧。现在,土壤、水改变以后,引来了很多白鹭。白鹭对环境、空气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也是对我们生活环境最有说服力的一个评价了。”说到高兴处,蔡渊水便赋词一首:远望高楼群立,近听机械声鸣;千年古村变了样,处处生机勃勃。 在“五湖四海”建设中,漳州市把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贯穿始终,并融入人文因素,提升内涵,留住乡愁。老旧建筑和历史文脉的保留成为城市独特的点缀。 就拿九十九湾来说,它贯穿龙文区南北,流经数十个村庄。这里人文资源丰富,祖辈相传的龙舟文化、武术文化,就像流在身体里的血液,割舍不了。近期正倾力打造的闽南水乡项目示范段二期工程设置了龙舟主题广场、水乡码头、永兴堂等充满浓浓乡情的“站点”。九十九湾沿岸以闽南古厝、骑楼等本土建筑为原型,依循古法工艺,重建了一批仿古建筑。当地村民可以在熟悉的古树下泡茶,听流水潺潺,非常舒服,感觉又回到了“阮阿嬷的厝”。 留住原生态风貌和田园风光,就等于留住了漳州的历史,留住了漳州人民的情感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