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八闽楷模”、漳州市检察院副主任法医师刘龙清
东南网10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最近,漳州市检察院副主任法医师刘龙清光荣当选“八闽楷模”。20年来,他依法审查、鉴定各类案件16650件,发现并纠正错误鉴定465件,被誉为“当代宋慈”。
刘龙清说:“法医的一刀一笔,关系当事人的生杀荣辱,关乎公平正义。我希望对得起活人,对得起死者,更对得起自己。”
“有错必纠是我的本分”
大学毕业后,刘龙清放弃了医生的工作,毅然成为一名法医。但他没想到,接手的第一件案子差点断送了他的职业生涯。
1996年12月,村民张某强和黄某因小事发生肢体冲突。张某强的CT片被鉴定为颅骨骨折,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黄某进行了刑事拘留。而黄某的叔叔却提出质疑,通过信访渠道将申诉书递交到了漳州市检察院。
刘龙清找到张某强的入院记录,上面写道:“头后枕部(后脑部位)可见一小血肿。”正是这个记录,让刘龙清感觉案件有些蹊跷。“自己说是后边受伤,而医生第一时间也看到只有一个后边受伤。CT片显示出来,却变成前面左额骨骨折和血肿。”
后来,张某强又分别在案件承办人员的陪同下,去医院做了两次CT的复查,并没有发现头颅部位的血肿和骨折。法医在鉴定报告中说:“额头血肿经过两个半月能够完全吸收,额骨骨折因为不十分严重也可完全愈合。”
三张CT片中,只有第一张CT片是张某强自己拍摄后拿到公安机关的。如果张某强造假,那他只可能在这张CT片上造假。
反复比对之下,刘龙清发现了问题所在。“三张CT片的间隙结构不一样,第一张CT片可能是个假片。”鉴定一出,引起轩然大波。伤者不服、同行质疑,一封实名举报刘龙清“乱改鉴定、徇私舞弊”的信递到了省人大和省检察院。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对事件展开调查。
然而,就在专案组对刘龙清进行调查的近半年时间里,他却做了一个十分出人意料的举动,就是着手对当地所有以CT片为证据的案件展开追查。上世纪90年代末,漳州总共才有两三台CT。刘龙清认定,正是因为大家对CT检查这项技术的生疏,很可能有人借此造假。
没过多久,刘龙清就有了新的发现,漳州市的一个村民在拍摄CT片时,请他人替拍而造成了自己颅骨骨折的假象。查明情况后,刘龙清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单位做了报告。几乎同时,福建省人民检察院的调查组也发现了问题,张某强并没有真的发生颅骨骨折,而是买通值班医生,帮他伪造了一张CT片。
随后,刘龙清又发现多起伪造CT片案。这引起了漳州市政法委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包括张某强在内的多名涉案当事人、医生被追究了刑事责任。此后,CT片造假的情况在漳州销声匿迹。后来,刘龙清撰写的《4例伪造CT片的法医学分析》,被一些高等院校的法医学教材作为伪伤、诈伤的典型案例,在全国法医界引起警醒。
“否定自我,是为了还当事人公正”
刘龙清的担当,不仅体现在他敢于挑战权威,更在于他勇于否定自我。
在平均每周20件左右案件需要审查的工作量下,刘龙清曾被材料蒙蔽,漏掉关键性证据。2012年10月,王某宗持锄头殴打王某光头部,导致王某光脑部挫伤,伤情鉴定为轻伤。同年11月,此案送到漳州市检察院审查。刘龙清依据送来的审查材料及某医院的病症阐述,做出同意原鉴定轻伤的审查意见。
案件起诉到法院时,被害人提出了重新鉴定要求,坚称自己不可能只是轻伤。案子又回到了刘龙清手里。刘龙清重新逐字逐句研究了材料,一句“当地就诊后转诊”引起了他的疑问:既然有转诊,为什么送审材料只有一家医院的病历?他立刻联系被害人,调取最初接诊的两家医院的病历。病历显示,被害人当时的血压值接近零,并伴有神志不清等休克症状。“被害人系重伤”,刘龙清以更加有力的证据重新给出了鉴定意见。
更改鉴定,意味着刘龙清要推翻自己先前的审查意见。“不能因为担心推翻自己的鉴定就不给受害人公正。”刘龙清没有犹豫,郑重地在鉴定意见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件事也给刘龙清敲响了警钟:“必须以更加‘如履薄冰’的态度来审查每一个案件。”
“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
这些年来,刘龙清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最让他满足的,是“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他觉得,这是他获得的最高赞誉。“人民检察官应当执法为民,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暖。”
“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至今,不知有多少当事人听到过刘龙清这句暖心的话。“我既是法医,又是一名检察官,对当事人应该多一些关爱,多一份人文关怀,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的温暖。”他为刑事案件被害人免费鉴定1586件,为群众节省了鉴定费127万多元;他义务承担了法医学最疑难的医疗纠纷解剖鉴定,帮助解剖118件,为群众节省鉴定费用近500万元;他为求助的患者提供医疗咨询并帮助联系专家,治疗疑难杂症6000多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