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生活污水的分布式解决方案

2017-10-27 09:34: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在厦门园博苑旁的中航城社区,一处高档小区外,一条小径之隔有一小院,花木扶疏中静静立着一栋灰色小楼,隐约传出流水声。小楼爬着绿色藤蔓,掩映着一块牌匾——“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

经过近20年来的不断技术革新,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创造出“污水收集零转输、项目建设零占地、再生回用零排放、与周边环境零距离、环境影响零污染”的分布式生态型污水处理模式,把污水转化为再生水资源,也给厦门增添了一张“生态水处理”的名片

生活污水的分布式解决方案

  杏林湾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在展示进水口和出水口(左边)的水样。

东南网10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文/图)在厦门园博苑旁的中航城社区,一处高档小区外,一条小径之隔有一小院,花木扶疏中静静立着一栋灰色小楼,隐约传出流水声。小楼爬着绿色藤蔓,掩映着一块牌匾——“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让人惊奇的是,这个没有丝毫噪音和异味、被周边居民当成小公园的院子,竟然是杏林湾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

把污水处理厂建成景观

浑浊、气味浓重的生活污水,从进水口输送到杏林湾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后,在这里经过预处理、膜生物反应器、紫外线消毒等流程,经检测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含量达标后,成为再生水,作为冲洗道路、绿化浇灌之用;尾水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从出水口流进杏林湾。污水处理站的二楼,两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把污水中的沉淀物处理成干燥无味的泥巴,出泥量只有传统污水厂的三分之一。

“这处理站运行两年了,负责杏林湾流域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日处理量达2万立方米。”工作人员小刘介绍,杏林湾流域面积约7000公顷,其中水域300多公顷,位于集美新城的核心区。由于早前没有形成完整的雨污管网体系,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杏林湾,整个湾区水系污染严重。

“处理站运行不到半年时,杏林湾的水质就从劣五类提升到四类,周边居民非常高兴。”小刘介绍说,由于处理站地上部分的建筑占地不大,设计成公共绿化景观,而且没有噪音、气味,不影响周边居民,所以能做到“与周边环境零距离”。

像这样的分布式污水再生处理站,在209平方公里、覆盖79万人口的杏林湾片区,已有12座建成投用。

与城市污水处理略有不同,位于集美区后溪镇第二农场埭溪桥社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站,更简洁自然。主要处理设备集中在一个小木屋中,屋前有一条铜钱草长势茂盛的水沟,一湾飘着睡莲的水池,污水经过净化设备、水沟、水池三级净化,再流入前方的溪流。溪流中有成群的鱼儿,吸引白鹭不时前来捕食。

“农村的生活污水净化主要是脱氮除磷,处理站维护简单,平时只需要一两人到各村巡回检查即可。”污水处理站的负责人介绍。

农村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站,一间小木屋即可容纳所有设备。

在市政管网无法到达的城乡接合部以及农村小城镇地区,中联环的分布式埋地组合生态系列技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处理规模,每座日处理污水50~100吨,解决农村地区分散、污水无法收集的问题。目前正在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已有42个,除了厦门当地,还在北京、安徽、辽宁、河南、江西落地。

“我们设计、建造污水处理站的出发点,就是让非专业的人也喜欢,符合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中联环副总经理程斌介绍说,所有的技术研发、模式设计都从这个理念出发,并且十多年来不断探索——为了无异味、无噪声、少占地,处理站的主要膜池、生物池都埋在地下,地上建筑仅作为工作人员办公、检验水质和污泥干燥等用途;用最高甚至超前的标准要求自己,早在几年前,处理后的再生水水质就达到现在的国家一级A类标准;在实践中加强项目的工程化、模块化,让项目更容易应用,更容易因地制宜。

目前,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有3项发明专利、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先后获得“全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百强企业”“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等荣誉。

分布式污水处理模式

坐落在厦门立功路的集美新城核心区污水处理站,外观就像一处雅致的休闲场所。闽南风情的红砖房外有怒放的三角梅,清水潺潺流出,在房前的小水渠中打了个转,再漫过大片如茵的铜钱草,一直流向海湾。

“我们的污水处理站外大多种植铜钱草,它适宜生存在湿润处,且能降低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TN(总氮)、TP(总磷)含量,对水体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处理站运营总监林真陶介绍。

“除了美观,这个处理站还有更受欢迎之处。”他指马路对面的高档酒店说,酒店空调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处理站已经与酒店签了协议,每天供应酒店600吨再生水,为企业节省了成本,也为社会节约了水资源。

“水是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但它又是可再生的,因此要把污水当成资源,而不是负担。”中联环的总工程师刘培勇说,以往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把污水长途运输到处理厂,处理后的水大多排进江海,失去了再利用的可能。分布式污水处理,则把污水就地处理、就地回用,其再生水不仅可以作为当地冲洗道路、厕所、绿化用水,还能给许多企业解决用水问题,节省的费用能够覆盖污水处理的成本,“这样一来,才能改变企业对污水排放治理‘能省则省’的态度”。

五缘湾湿地公园,原本需要引入大量原水来净化黑臭水体,在污水处理站建起后,如今水质清澈,成为居民喜爱的休闲场所。

中联环的分布式污水处理站之所以在一些城市遍地开花,还有空间、时间、费用等方面的现实优势。“首先,传统的大集中式污水治理站的占地面积大概为每吨水1平方米,而分布式处理站仅需要传统模式建设用地的1/10,每个站可模块化地设计成5000~30000吨规模不等,不需要占用规划用地,只用景观用地即可,节约大量的土地,选址灵活。”刘培勇介绍。

从建设成本上来说,传统污水处理站的大部分成本花在了管网和提升泵站的建设上。“大型污水厂的造价约为每吨3000元,但把各地的污水收集到大型处理厂需要漫长的管线,而管网的造价每吨需要1.3万~1.5万元,管网总的造价接近工程总价的80%。且管网需要深埋,大概9.5米左右,对现有道路的破坏较大,对于交通压力日益增大的城市,是另一种负担。而分布式的处理站造价为每吨5000元左右,管线短,管网小,不用深埋,在绿地下进行简单支护即可,工程量大大减小。”中联环副总经理李尔泉说。

他举个了例子:“在杏林西滨本要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测算后不算厂房,单管道就需要1.3亿元,深埋管道还要把整个主干道破坏掉。最后改建成分布式的处理站,处理站加上管道的全部造价才1亿元出头,且对道路没有任何破坏。”

除了成本,分布式处理站最大的好处,在于收集率高。传统大型的污水处理厂提高收集率一直是个难点,需要雨污管网建设的配合,而小型分布式的处理站容易提升收集率。“数据表明,覆盖6平方公里的污水处理站收集率最高,可以达到90%以上。2016年,杏林湾流域的污水收集率已经达到84.8%,是厦门岛外其他区域的两倍以上。”程斌说。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