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300多年的传唱,北路戏在寿宁县亦是几度浮沉。今年,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帮扶下,凤阳镇北路戏剧团与鳌阳镇鳌峰北路戏剧团双双开锣亮嗓,让“国宝”级艺术遗珍再亮光芒。
戏迷把演艺中心挤得满满当当。 民间传承 应有可为 演一场北路戏,前台演员、后台乐队至少需要30人。寿宁县北路戏剧团虽然力量稍有加强,但人手还是不够。每演一场戏,都要到外地请演员,传承发展仍然困难重重。 “不能让这门‘绝活’失传!”去年,凤阳镇一批热心村民及老艺人决定重新成立凤阳北路戏剧团。经过努力,30多人重新聚在一起,挖掘剧本遗存、重整行头道具、编演剧目。刘大金、刘经康、刘伏宝等老艺人中最年轻的一代都已年过五旬,但他们信心十足,成为剧团里的领航者。白天,刘大金和妻子在葡萄园干活,中午、晚上就到村中临水分宫的古戏台上排戏。已在福州转行当闽剧演员的王龙凤,听说家乡重办北路戏团,毅然辞掉福州月入过万元的工作,与丈夫双双返乡加入这家重生的剧团。“一点都不后悔,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北路戏能够再次扬名。”她说。 在鳌阳镇,北凤社区干部吴祖良、林作斌一直默默传承着北路戏。今年4月,社区召集老艺人及民间戏曲爱好者35人,成立鳌峰北路戏剧团,已在乡里演出3场,正着手在全县14个乡镇巡演。 有识人士认为,作为珍稀剧种,北路戏的传承应以官方为主、民间为辅,特别应重视后者的力量。寿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春民说:“民间北路戏剧团应融合专业团体和民间艺术力量,探索民办公助、合力提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让国宝级艺术遗珍回归到百姓生活中。” |
更多>>相关图片